如何設計有效的數學問題
作者:陜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錦園實驗小學 朱 明
發布時間:2015-04-13 16:11:3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數學中,問題教學貫穿了整個課堂。問題教學發展的是學生的智力和情感,是創造性思維。我認為設計有效的數學問題組織課堂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能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本文就設計有效的數學問題談幾點做法:
一、重視學生質疑,順勢設計數學問題
數學問題設計首先要做到問題來自學生,因為教師提出的問題,固然可以促進學生思考,但這種思考總是被動的,只有學生思考時產生疑問才是最積極的思考。例如在教學除法時,有一個學生質疑:“零為什么不能做除數?”有學生回答:“因為零做除數沒有意義啊。”該學生又提問:“為什么零做除數沒有意義呢?”此問題一出,學生馬上陷入了沉思。這時,我為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零做除數,那會得出什么樣的結果呢?問題一出,馬上進行小組討論。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啊!教學中,只因教師抓住學生的一次質疑,順勢設計出一個問題,就很好地引導了學生的思路,讓每個學生都主動探索,真正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二、聯系生活實際,巧妙設計數學問題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因此,我們教師的問題設計不應只局限于課本,更要拓展思路,擴大視野,將生活中的材料改編成適合學生的數學問題,然后再通過這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例如教學一年級統計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師:你知道我們家鄉的附近有哪些旅游景點嗎?
生1:我知道,我知道。我們西安有大雁塔。
生2:我上星期天去了寶雞法門寺,那里可好玩了。
師:這幾個地方可好玩了,老師真想帶你們去玩一玩。可我們只能去一個地方,那怎么辦?
生:可以采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方法,想去哪里的人多就去哪。
師:怎樣才能知道去哪里的人多呢?今天我們就用一種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板書:統計)
在這里,教師采用親切的語言將課堂搬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學習數學很有必要。
三、面向全體學生,分層設計數學問題
作為教師,教學時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共性,也要照顧他們的差異。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要讓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例如教學二年級“除法練習課”時,教師出示問題:王老師帶100元錢給同學們買文具,三角尺3元、鉛筆盒5元、彩筆6元、圓珠筆2元 , ?教師將問題的設計權力的交給了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問題),結果同學們的問題各不相同。這次練習有以下三點收獲:1.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問題,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2.開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視野,開發了學生的質疑潛能。3.培養了學生求異創新能力。這樣的數學問題,使得每個學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四、滲透思想教育,優化設計數學問題
貝多芬說過:“把美德、善行傳給你的孩子們,而不是留下財富,只有這樣才能給他們帶來幸福。”數學有別于語文、品德與社會,在課堂上不可大講特講人文教育、思想教育,但我們不能認為數學不需要這些。相反,數學課堂也應有機滲透思想教育,從而對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人文熏陶和情感凈化。
例如在三年級數學下冊“電影院”的習題中有一道題:“一個壞了的水龍頭每分要白白流掉68克水,問一小時浪費掉多少克水?”教師讓學生先算一算,然后說你能想到什么?當實實在在的數據擺在學生面前時,他們從心里感受到了一個水龍頭浪費的水有多可怕,這比空洞的說教效果要好多了。
設計有效的數學問題,能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積極自覺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之中,使得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性和趣味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