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吝嗇你的贊賞——一次評課活動引發的思考
作者: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教學研究室 張 彬
發布時間:2015-04-10 16:17:5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近期,筆者參加了一個教研聯片的“高效課堂”觀摩活動。經過學校的幾番磨課,終于一節像模像樣的研討課像豐盛的菜肴被端上了桌。憑心而論,這節課從“花色”上看確實與以往的課明顯不同,環節更緊湊,設計更巧妙,但細細“品嘗”之后,卻感覺并沒“吃”出什么新鮮的味道來,于是通過深入分析,找出了“若干”個深層次的問題,并立馬“刷刷刷”地在聽課筆記上列舉了出來。
筆者向來是“眼里容不得沙子”,對于基層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是如鯁在喉,不吐不痛快。于是在經過教者反思、同伴互助之后,我自然地進入到“專家引領”環節,我以“高效課堂”的標準和要求對這節課的種種問題如竹筒倒豆子般全盤抖出,滔滔不絕地點評了四十分鐘,時不時還冒出一些諸如“低效”和“無效”等扎人耳朵的字眼來。評課結束后,我暗思那一番掏心掏肺的發言一定會得到基層教師認可的。
后來,在一次無意當中,我閱讀到了這一執教者在新浪博客上的教學隨筆,文章的最后寫道:“聽了教研員的點評,我如坐針氈,頭埋得很低,心情簡直糟糕透了,難過、壓抑一陣陣襲來,僅存的一點自信心被專家指出的大堆問題給徹底擊跨了。唉,這些日子以來的努力算是白費了,以后就算打死我也不上觀摩課了。”看了這段話,我的內心驟然間如同發生了一次七級“地震”,想不到我自鳴得意的評課卻給老師帶來如此沉重的思想負擔,這不由得不使我重新審視一下我那所謂的“專家引領”,同時也陷入到一種深深的自責之中。這次的評課經歷使我深切感受到:評課,請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賞!那么如何以“欣賞”的眼光評課呢,我覺得可以從如下方面嘗試改進。
一、善于發現教學中的“閃光點”
有人說:“贊賞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內心都渴望得到陽光,教師也不例外。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大師”們上課都不是盡善盡美的,更何況普通的一線教師呢?所以作為評課人,要學會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執教老師,我想聽到什么樣的評價?因此,在評課時,盡管教者可能在教學中存在種種不足,但評課者切記要抓住主流,善于發現教學中的閃光點,要以鑒賞者的身份來發現教者的成績和優點,著眼于其在教學上的改進和創新,真誠地、發自內心地賞識其精美之處,用贊賞的眼光、欣賞的心態去給予科學、客觀、公正的評價。這樣,教研員的評課如同給執教者打上一針興奮劑,為其增添無窮信心和力量。
二、客觀指出教學中的“改進點”
我們說,要贊賞教者的成績,以激勵為主,并不是說在評課時“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大談優點,避談缺點。對于一般教師來說,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他人不說,自己是看不出來的,發現不了問題,當然也就談不上解決問題和改進教學了。因此在評課時對于問題較多的課,細枝末節的問題可以避而不談,揀要害的問題談深談透,既要讓教者知道問題所在,還要讓其知道出現問題的原因以及改進的措施。評課時,宜采用回放影片中精彩特寫鏡頭那樣,來回放課堂的某個環節,肯定其長處,在欣賞、評議的同時多用商量和建議的口吻對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進行梳理和分析,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給教師留有一定的余地,讓教師自己慢慢玩味和消化吸收,從而起到改進教學的目的。
三、講究評課語言的“藝術性”
俗話說:“話有三說,巧說為妙”,“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評課其實也是說話的藝術。既要求評課人運用教學理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做出公正、客觀、負責的評價,同時要揣摩聽評者的心理,在表述中講究語言的技巧性,使說出的話盡量做到“忠言順耳”。評課時要入情入理,引人入勝地進行評議、欣賞和分析,將聽課人員帶入一種境界,去感受和體驗課堂教學的精美之處。善于運用欣賞性的語言、欽佩的語氣和適當的語調真誠地表達出自己對課堂教學的贊美和欣賞之情。這樣才能在自己感動的同時也感動他人。這樣的評課,能使聽課人看到教者的成功,令教者反思自己的欠妥之處。
總之,贊賞可以使評課者始終處在一種積極的心態之中,使聽課的同行者對評課過程感到輕松愉悅,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接納信息,引發大家去思考,去學習,去模仿,去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評課功能,收到“雙贏”的活動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