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態,集中表現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實施高效課堂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是教師永遠的追求。高效課堂屬于有效課堂的范疇。有效課堂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境界,高效課堂是更高層次的追求。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去做:

一、潛心研究文本——高效課堂的基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課文就是文本,是教學內容的載體。語文課文文質兼美,語文教師首先以學習者的身份凝神靜氣研讀文本,吃透文本,方可引導學生正確研讀文本,主動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

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教師要系統把握教材,熟練掌握教材的內容,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訂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高效課堂的關鍵

1.精心導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導入要簡潔。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先聲奪人,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欲望。設計優美生動的導語,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的情境,叩開學生的心靈,是很重要的,可使學生或悄然動容,或神思飛越,或躍躍欲試,或期待盼望,從而很快進入“共振”的境界。

2.激情授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未必華麗,但要樸實;未必有精美的課件,但要朗朗的讀書聲;老師未必精講,但要有激烈的討論。老師要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滿腔熱情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師應用自己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完全融入授課過程當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形體語言來配合授課內容,并且要把學生的情緒也引入教師的激情當中。適時給予學生充分的表揚和肯定,正面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身心放松,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3.抓住預設和生成,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學習高效的助跑器。因此,語文教師要充分預設,并且抓住課堂的生成,設計的問題要目的明確,多少適量,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4.合理安排時間,讓課堂簡約、務實。教師在課堂要做到簡約,惜時如金,同時還要學會節約時間。時間就是效率。用好課堂40分鐘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講的時間保持在10~15分鐘,對于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學可以解決的問題不講,解決不了的問題精講。練的時間不宜少于15分鐘。課堂上要少講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把更多的精彩留給學生,使他們從心底愛上語文課。

5. 精心設計練習,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語文練習應少而精,具有啟發性,有利于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課堂練習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鞏固學生學習成果的最佳途徑,因此課堂作業要緊扣當堂教學內容。課外作業是一個增效過程,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要有彈性。課內外作業要分層,對于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于那些后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訂一些淺層次的要求,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完成并獲得發展。

三、注重學法指導——高效課堂的根本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總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對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有重要作用,也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我們一定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學生為本,使學生在歡樂和諧中提高效益,讓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