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職求發展 變革創新促提升——探尋灞橋區紡織城小學成長的點點滴滴
作者:西安市灞橋區紡織城小學 劉秋玲
發布時間:2015-04-10 16:09:1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西安市灞橋區紡織城小學至今已走過幾十年的征程,在這方古樸而文明的土地上,積淀了一個世紀教育文明的底蘊,印滿了莘莘學子成長的足跡。西安市灞橋區紡織城小學現已成為一所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現代化小學。多年來,我校堅持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提升各項工作綜合能力,推行特色辦學。讓我們走進紡小來一起見證這所學校的成長。
一、豐盈思想,助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一年來,學校領導班子不斷學習,豐盈思想,求真務實,勤政廉潔,淡化權力意識,強化崗位責任,逐步形成團結的紡小班子。
1.創設“陽光型”班子。首先是陽光理念待師生。陽光教育理念是紡織城小學校園文化的核心思想,尊重、賞識、理解、激勵的八字教育方針已滲入到每一位管理人員的內心深處。其次是陽光管理重實效。積極推行校務公開,學校工作制度規范,程序透明,特別是對于教師評優晉級、學校財務開支等工作,堅持做到嚴格規范。
2.建設“責任型”班子。一是推行“一線工作法”。行政班子成員全部“兼課代課”,包年級組,深入教學一線,了解同志心聲,發現亮點,找出不足,表彰優秀,樹立典型。真正做到在一線解難題、辦實事、促發展。二是實行“行政考核制”。推行行政人員業績考核制度,對行政人員從四個方面進行考核,量化積分,與績效掛鉤,提高了管理人員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二、文化浸潤,促辦學品位內涵提升
一年來,我們將拓展陽光文化影響力作為形成辦學特色的主要抓手,用文化的方式發展有靈魂的教育,不斷提升學校辦學品位。
漫步紡小,新建成的“一場、三坊、四廊、五區”,無一不營造出一種充滿人文關懷和內涵的校園文化氛圍。“陽光輪滑場”讓同學們在活動中錘煉了意志,增進了興趣。“陽光文化長廊”向所有人詮釋了學校陽光文化的核心內容;“陽光教育長廊”闡述陽光理念八字核心思想;“自信格言長廊”為學生展示關于自信的格言;“傳統文化長廊”及“五區”成為了傳播和弘揚傳統文化的窗口。
同時,為了豐富文化的內涵,拓展文化育人的外延,我們又根據學校文化特色創意設計了諸多文化標識產品,如精美的校訓書簽,精巧的校徽鑰匙扣、精致的七色記事本以及做工精湛的橙色簽字筆無一不彰顯著紡小校園文化的豐富內涵,它們作為紡小精神理念的象征時刻散發著育人的光輝。
三、智慧研修,催教師素質整體提升
“三個三”研修模式,打造教師專業成長共同體。即三坊聯動、三維驅動、三級推動的研修模式。
1.三坊聯動。在“陽光名師工作室”之下,設立語文、數學、藝術三個工作坊。投資50萬元,為各工作坊創設環境、添置設備、購買專業書籍等。各工作坊由“指導專家、主持人、入坊成員”三層級人員組成。指導專家聘請省、市學科專家擔任,工作坊的主持人采用五個程序確定人選,入坊成員則采用三個過程認定。
2.三維驅動。工作坊確立“經驗傳播、問題研究、引領成長”三個維度的工作任務。一是經驗傳播。借他山之石將專家思想體驗與大家分享;揚坊內精華把校內名師特色做法推介給教師。二是問題研究。對于具體問題采用“每日坐診”、“研修沙龍”等形式開展答疑解惑;對于共性問題組織開展課題研究。三是引領成長。開展讀寫活動,引導教師學習、思考、總結。定期開辦“陽光講壇”,為教師搭建交流的大舞臺;利用假期開展觀看一部正能量影片、學習一種教育心理效應等“六個一”活動,在假期放松心情的同時,學習、思考也充實著教師的生活。
3.三級推動。“名師工作室”以不同層面教師為培養對象,促進“新手成長、骨干成名、名師成家”。一級針對青年教師,采用“青藍結對”的方式,助青年教師成長。二級針對骨干教師,采用“微格教研”的方式,促骨干教師成名。三級針對校內名師,采用“專業培養”,鍛造名師成“家”。聘請國內專業機構,為校內名師定制方案,內外結合,促進名師成“家”。
一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學校的素質教育展現了新的亮點,內涵發展有了更大的提升,學校實現了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式發展。下學年,我們將進一步確立創建特色就是實現紡小品牌發展的理念,以特色創品牌,以品牌促發展,走出一條具有紡小特點的內涵式、特色化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