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對陜西省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現狀進行調研,分析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深層次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政策性建議和教師深入企業實踐的體制、機制建設的建議。本文對政府主管部門、宏觀管理部門掌握相關情況,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解決這一困擾我省及全國職業院校發展的難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職業學校 青年教師 企業實踐 對策分析

本文系陜西省2013年度職業教育重點招標課題《陜西省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的現狀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ZJKT07)的項目研究成果。

職業教育承擔著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學質量是其永恒的主題。近年來,職業教育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其社會認可度進一步提高,教學條件進一步完善,并且明確了符合職業教育現狀的內涵式發展之路。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現狀的調查,研究分析制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因素,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路徑的科學決策和開展師資培訓提供借鑒。

研究的背景

為促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教育部下發系列相關文件,加快建設一支適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以就業為導向、突出技能培養和強化實踐性教學要求的專業教師隊伍。明確指出,組織青年教師開展企業實踐活動,是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措施,是青年教師提高實踐能力和操作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職業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具體體現,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和機制。

但是,在實施教師到企業實踐的過程中,職業教育的行政主管部門、職業院校、實施企業和專業教師,都存在著不同程度和各種各樣的困難與阻力,嚴重制約了教師到企業實踐的高效開展。因此,急需對職業院校教師參加企業實踐的現實狀況進行調研,摸清實踐中存在的障礙以及其形成原因,從而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和教師深入企業實踐的協作體制、機制建設的意見。

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現狀

通過對183所職業學校的近331名教師及省內51家大型骨干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及相關分析發現,存在以下主要問題:(1)教師的專業結構不合理;(2)教師職稱結構不合理;(3)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4)承擔的教學任務繁重;(5)“雙師型”教師非常緊缺。

1.企業實踐的內容

到企業實踐的教師要重點了解產業發展趨勢、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等基本情況,熟悉企業相關崗位(工種)職責、操作規范、用人標準、管理制度及企業文化等,學習與所教專業相關生產領域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掌握主要崗位的操作技能,結合實踐探索改進教學方法和途徑[1]。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也應定期到企業進行考察、開展調研,了解企業的生產情況及其對職業教育的需求,不斷改進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2]。

教師到企業實踐實行“師帶徒”模式,企業要為每位教師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師傅);實踐采取生產現場考察觀摩、專題講座、小組研討、技能培訓、上崗操作和演練、參與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等方式進行[1]。

2.我省職教教師到企業實踐的現狀

經過調研,基本上所有職業院校都明確要求教師應到企業實踐,大多數職業院校在問卷調查中明確積極支持,部分院校部署了相關工作。但現實是缺少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工作積極性未調動起來,只有少部分的教師參加了包括參觀在內的所謂實踐活動。

(1)基本建立了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

國家教育部出臺關于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相關制度后,陜西省教育廳積極行動,及時出臺相關文件,積極推動各地市職業院校啟動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工作。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門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先后出臺了有關文件,要求各職業院校將工作落到實處。大部分職業院校制定了關于專業教師企業實踐的規定,部分學校還制定了教師企業實踐考核辦法。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工作已經成為考核和評估職業院校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2)職業院校采用各種形式推動教師到企業實踐

目前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主要有以下形式:①將教師企業實踐和學生企業實習相結合。②教師在企業兼職。我省部分職業院校結合專業領域和特色,加強與企業合作,安排教師到企業兼職。③教師參與企業的新產品研發和技改項目。④教師參加企業的專業技能培訓。⑤教師赴企業生產現場實地考察。

3.我省職教教師到企業實踐工作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經過各方面的努力,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工作取得較大進展,但是在實際執行中仍存在問題。一是教師自身認識不到位,多數教師對此持無所謂的態度;二是大部分企業對此項工作不重視,認為是負擔,態度不積極。同時,職業院?;緵]有配備專項經費來支持這項工作。

(1)教師的積極性不高

雖然多數職業院校教師認識到深入企業實踐的很有必要,但是缺乏緊迫感,尚沒有轉化為自覺的行動,多數教師采取被動的態度、完成任務式的應付;還有教師到企業去主要是參觀一下,沒有開展深入的了解和參與;也有教師與有關企業單位人員事先說好,只在企業掛名實踐,請企業出具加蓋公章的證明,企業實踐有名無實,沒有任何實際效果。

對教師進行的調研結果統計如圖1、圖2所示。

圖1 圖2

(2)多數企業不歡迎

通過調查發現,有51%以上的企業對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態度不太熱情。接收職業教育教師來實踐的企業,相當多是鑒于個人友情或領導關系。不少企業跟來聯系的教師明確表示:證明怎樣寫都行,來看一看也行,最好不參與企業的實際生產活動,不要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對不熟悉的職業院校教師來實踐,多數企業基本持不歡迎態度,認為此項工作與企業沒有什么關系,企業沒有責任和義務。

對企業進行調研的結果統計如圖3、圖4所示。

圖3 圖4

職業學校教師參加企業實踐的重要性

1.促進教師全面發展,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

職業院校教師通過走進企業,能夠深入了解行業、企業的生產組織、經營管理和產品開發等重要環節,更加了解本行業、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在生產實踐中加深對專業相關知識的理解及實際應用,提升教師的工程素養和操作技能。

2.深化校企合作的開展,拓展合作深度廣度和創新機制

通過開展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加強了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學校建立起一批專業對口的實習、實踐和合作基地,為職業院校的師生的校外實踐活動提供平臺,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創新合作機制,實現校企“雙贏”。

教師企業實踐難以落實的原因分析

通過分析走訪調研、問卷調查、省內外對比、統計分析,目前教師到企業實踐困境的表象是教師積極性不高、企業不愿接受,而根本原因在于缺失宏觀激勵政策和運行機制。

1.缺乏相應的政策及法律支持

(1)缺乏約束企業行為的法律與監督機構

職業教育主管部門對實施青年教師企業實踐的企業沒有約束力,學校和企業均沒有建立健全負責教師到企業實踐的管理機構和運行機制,造成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計劃組織、實施評價缺少統籌協調、監督和管理,難以保證教師到企業實踐的有效實施,不利于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鼓勵企業參與的政策缺失

雖然我國《職業教育法》規定了企業要聯合職業院校開展員工和準員工的職業教育,從事技術工種的職工必須先培訓后上崗。然而,《職業教育法》的適用范圍限制,企業主管部門的配套文件及實施細則的缺失,企業參與青年教師企業實踐與現實生產的矛盾,鼓勵政策的缺失等,無法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3)缺乏教師深入企業實踐的經費渠道

教育主管部門、職業院校都能認識到通過教師企業實踐,加強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但是經費的不足或缺乏也是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工作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職業院校也是無能為力。

(4)教師社會實踐工作缺乏科學的評價標準

目前,職業院校都認識到青年教師參加企業實踐的重要性,但是相關制度并不完善,教師參加企業實踐方面缺乏約束機制、激勵政策和合理的評價標準。既沒有對教師參加企業實踐活動進行質量監控,也沒有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和量化評價標準,僅憑企業實踐報告簡單評價,無法達到企業實踐的要求和目的。

2.多數企業存在多重顧慮

盡管職業院校對青年教師企業實踐興趣極大,但企業單位對教師到企業實踐卻都不大歡迎,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怕商業機密泄露。對于實施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往往優先遴選一些規模大、設備優、在行業領先的企業。但這些企業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高、保密要求高,擔心教師會把企業的商業秘密泄露出去,影響企業生產和銷售。

二是擔心教師的安全。每個企業對安全工作都高度重視,安全考核是一項重要指標。教師下企業實踐,企業負有管理職責,若由于參加實踐教師自身原因發生了不安全事件,會給企業的社會聲譽和經濟效益帶來巨大損失。

三是企業認為無義務。目前沒有相關政府法規規定企業必須接收教師來企業實踐,這項工作對企業純屬額外工作,可接收也可不接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四是企業認為無利潤。青年教師到企業實踐,從經濟上不能為企業帶來實質利益。實踐教師既不能幫企業解決技術問題,又不能作為員工為企業勞動,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相反,還會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秩序,增加企業生產和管理成本。

3.學校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難

目前,職業院校之所以難以有效組織實施教師到企業實踐工作開展,有以下三個方面主要原因:

一是限于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較少,選派教師去企業實踐困難。目前我省大多數職業院校專業教師數量不足,要維持正常教學運行尚且有困難,抽不出教師到企業實踐。

二是學校運行經費困難不能落實。多數學校認為,組織青年教師到企業實踐需要給企業指導費和教師生活補貼,學校沒有此項經費來源。

三是此項工作開展的時間較短,目前尚在嘗試階段,還缺乏支持這項工作的一個良好外部環境。沒有建立起良好的校企合作機制,也沒有建立一個有效的合作機構來推進教師企業實踐工作的深入開展。

4.教師積極性不高

根據調研結果,教師不積極參與企業實踐活動,主要有以下三種原因:

(1)企業現實與教師實踐存在定位不同

由于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企業生產經營的目的是利潤最大化,因此目前企業不可能為教師實踐而專門設立崗位。大部分教師都是利用帶領學生實習的機會去企業參觀學習,而且在實踐中教師并沒有真正做到專業與崗位對口,因而影響了教師企業實踐的效果。

(2)存在“懼怕”心理

我國現有的職業教育教師,基本上都是大學畢業后赴職業院校從教,有企業實踐經驗者很少。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理論熟悉,但真正要應對企業生產實際工作中的新技術、新工藝時普遍心中沒底,產生“懼怕”心理,不愿意到企業實踐。

(3)存在“躲避”的想法

近幾年來,國家和省級教育主管部門雖然出臺了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相關文件和規定,但是缺少具有操作性強的政策和具體的措施。考慮到個人經濟收入、家庭具體情況等,有不少教師存在能“躲避”就“躲避”的想法。

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建議對策

根據以上對我省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現狀的調查、原因分析,借鑒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經驗,我們認為要推進職業院校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工作的順利開展,并收到應有成效,需要從政府、社會、企業、學校及教師幾方面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相關法律

當前,要使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得以良性發展,首要任務在于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為教師到企業實踐提供相應的制度和經費保障。以法律形式規定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的保障制度,以法律形式確保企業實踐的經費。

2.建立良好的工作機制

良好工作機制的建立,是確保此項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政府統籌協調,學校企業共管,其他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要形成“縱向分級,橫向分層”的管理模式,建立國家、省、縣、學校、企業多方聯動的教師到企業實踐的管理體系,同時應明確界定各方的工作職責。

3.學校應完善校企合作運行模式與教師實踐管理機制

(1)建立校企資源共享、互惠雙贏的運行模式。充分利用職業院校和企業各自在設備、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優勢,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在技術合作、人員交流、產品研發等利益雙贏點上尋求對接,形成機制靈活、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運行模式。

(2)形成良好的教師實踐管理機制。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職業院校是第一責任人,要有計劃、有針對性、有組織地安排好教師到企業實踐活動,可以和教師的評優、職稱晉升等掛鉤。職業院校的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企業實踐是自身工作需要,把到企業實踐變成主動行為,努力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

(3)建立穩定的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各職業院校應根據行業,專業和崗位(群)特點建立相應的教師實踐基地。這樣,不僅為教師企業實踐活動提供充分的保證,同時也可滿足學生下企業頂崗實習需要。通過教師企業實踐基地的建設,教師參與企業的科研項目和員工培訓,達到校企共贏的目的。

(4)高度重視教師企業實踐經費。職業院校應在每年的財務預算中都設有教師企業實踐專項經費,同時根據教師下企業實踐活動的實施情況,對積極推動企業實踐活動的院系和在實踐活動中做出成績的教師進行獎勵,對參加實踐的教師給予一定的補貼,從而鼓勵更多教師主動地參加企業實踐活動。

(5)健全完善教師企業實踐考核體系。建立健全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的考核體系,對提高實踐活動教學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教師參加企業實踐活動的考核,一般由企業實踐過程考核和操作技能測試兩部分組成。

4.企業也應積極參與相關事務

企業應充分認識到職業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是政府的事,同時也是企業的事。企業應根據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與實際生產的要求,與職業院校共同制訂教師到企業實踐計劃。校企雙方共同實施企業實踐日常管理、實習指導及考核評定,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增強此項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5.利用各職業教育集團的優勢、行業背景和地區背景

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加快建立行業性、區域性、綜合性的職業教育集團,不斷加強對職業教育集團活動的支持和指導,加強校企合作、產教結合,在集團、行業或地區內部建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形成良好的工作機制,協助做好教師實踐企業工作的開展。建立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基地和企業實踐基地,在建設學生實訓基地的同時,高度重視教師培養工作和教師培訓實踐基地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等三個管理辦法(教師廳)[2013]3號.

[2]教育部.關于建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的意見(教職成[2006]11號)[R].

[3]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國發[2012]41號)[R].

[4]張巾幗.德國職業教育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啟示[J].2013,2.

[5]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R].2011.

[6]教育部高教司.必由之路——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結合操作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作者單位:韓 偉 李 龍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咸陽

牛文娟 陜西銀行學校 陜西西安

王 波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閻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