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古代漢語教學改革初探
作者: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中文系 陜西西安 楊惠棟
發布時間:2015-03-20 11:36:29
【摘 要】目前各大高校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普遍開設了古代漢語課,但其教學模式卻完全照搬漢語言文學專業古代漢語課的教學模式。這種做法,未考慮到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自身的特點,不能滿足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培養需要。長此以往,既不利于古代漢語學科的發展,也不利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古代漢語課必須有自己的特點,緊緊圍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各個方面設置符合其專業特點的教學模式,從而為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國際性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服務。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 漢語言文學 古代漢語
古代漢語是一門古老的學科,目前國內各大院校的文科專業普遍開設了古代漢語課,作為一門培養閱讀文言能力的工具課,它涵蓋了古漢語文字、音韻、詞匯、語法、訓詁等方面的知識。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代漢語教學模式的改革也在一步步推進,著眼點都集中在教材的選用、教學方法及如何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上。在關注這些的同時,還應充分考慮古代漢語教學的專業針對性,即不同專業開設的古代漢語課,內容上應有所不同。新時代的古代漢語教學在面向不同專業時,應在教學內容上作出調整和更新,以適應不同專業、不同時代的發展需要。當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古代漢語教學模式存在明顯的空缺,應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探索其適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現有古代漢語教學存在空缺
古代漢語課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同時也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所以很多高校將漢語言文學專業古代漢語課的教學模式直接照搬過來,運用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于是兩個專業的古代漢語課選用同樣的教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完全一致。這種做法看似沒有問題,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掌握古代漢語的相關知識。但深入探究起來就會發現這種模式存在很大的空缺,對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掌握古代漢語的相關理論知識僅是第一步,還有第二步,即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用于指導其對外漢語教學。從這個意義上講,目前古代漢語的教學是不完整的,現有教學模式僅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教學任務,第二階段的教學任務是空白的。長此以往,不但不利于古代漢語學科的發展,還不利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
古代漢語教學模式現有空缺產生的原因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古代漢語教學模式存在空缺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產生、發展的歷程是有一定關系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的前身是對外漢語專業,它是教育部在全國設立的培養對外漢語事業專門人才的本科專業。1981年,對外漢語專業率先在全國招收了第一屆本科學生。培養具有漢語言文學、文化和外語知識、技能,并掌握一定語言教學理論、技能的對外漢語教學師資及從事外事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專門人才。2013年教育部將各大高校原有本科“對外漢語”、“中國語言文化”、“中國學”三個專業統一整合稱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和第二語言教學法的相關知識。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作為一個年輕的專業,無論從專業建設還是從學科發展等方面都很不成熟,目前開設這個專業的院校一般都是以原有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或外語專業為依托,借用漢語言文學專業或英語專業的原有師資,增設其他課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絕大多數語言、文學類課程都和漢語言文學專業一致,如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語言學綱要等,由于課程名稱相同,所以很多院校直接把原有漢語言文學專業開設的語言、文學類課程授課模式直接照搬照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不僅是古代漢語課,其他各類語言類課程也一樣,漢語言文學專業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沒有作區分。
古代漢語教學模式改革初探
任何專業課程的設置、安排都是為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服務的,從這個角度上講,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古代漢語課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古代漢語課絕不應完全一致。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的是具備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注重漢英(或另一種外語或少數民族語言,則以下有關用語作相應調整)雙語教學,培養具有較扎實的漢語和英語基礎,對中國文學、中國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較全面了解,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對外漢語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內外有關部門、各類學校、新聞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業單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及中外文化交流相關工作的實踐型語言學高級人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在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基礎上側重對外漢語教學和中外文化交流,可以說它的要求比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要求更高。所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古代漢語課絕不能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完全相同,應立足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自身的特點,從教學目標的設定,到教學內容的安排,再到教學方法的實施,最后到教學評價體系的考核都應作出相應調整和更新。
1.教學目標
雖然國內各大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完全相同,但主要的培養方向是一致的,即培養具有熟練的,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技能和良好的文化傳播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的專門人才。也就是說漢語國際教育人才應不僅具備相應的漢語言文化知識,還需具備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進行漢語教學的能力。所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古代漢語課應不僅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古代漢語文字、音韻、詞匯、訓詁、語法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還應在此基礎上有更深層的教學目標,即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能力。
2.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決定教學內容的設置和安排,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古代漢語課把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能力作為教學目標的話,那么教學內容的講授上就要和漢語言文學專業有所區別。其教學內容應包含兩方面:一是古代漢語本體知識的傳授;二是語言分析和語言教學能力。從目前古代漢語課的教學現狀看,本體知識的傳授已基本完成,而第二方面的教學內容則屬于空缺狀態,所以對語言分析和語言教學能力的培養,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古代漢語教學急需完成的教學內容。具體來說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漢語結構規則和使用規則,并能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對外漢語的教學實踐。
3.教學方法
以往的古代漢語課側重理論教學,實踐內容很少,要想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就應該在教學時增加實踐內容,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理論知識講解后,把講臺交給學生,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語言現象,解答語言問題,指導教學實踐。
(1)充分運用網絡電子古籍查詢系統
古代漢語是文言語言,很多內容都涉及到古代文獻典籍,其課程的可操作性、實踐性一直是令古代漢語教師頭疼的問題。在網絡化、信息化的今天,充分利用各大網站的電子資源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法。比如,網絡上已出現《廣韻》電子查詢系統,那么在講授古代漢語音韻學知識時,就可以讓學生動手查閱《廣韻》。這樣一方面讓學生學會查閱古籍,了解古書注解方面的知識,還能讓學生將音韻學理論應用于實踐。
(2)在“讀”、“背”、“譯”的基礎上增加“聽”、“寫”
以往古代漢語常見的教學流程就是先讀,讀完翻譯,翻譯完再背誦。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會覺得很枯燥,并且也沒有體現出應用性,但如果在此基礎上增加“聽”、“寫”環節,效果可能就大不相同了。“聽”,不是聽教師讀,而是在課堂上將與教學相關的戲曲內容穿插進來,如京戲《臥龍吊孝》中諸葛亮唱段中有這樣一句話“公既死亮雖生無弓之箭”。這個句子中“既”的用法就是古代漢語第一冊書中時間副詞一節講的“已經”的含義。通過對戲曲內容的穿插,一方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能對所學理論知識點進行鞏固,還能增加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而這正是漢語國際教學專業文化教學的目標,這樣,就達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寫”指的是讓學生自己嘗試寫一些文言文章,比如文言自傳等。這樣“讀”“譯”“背”“聽”“寫”就融為一體,多感官刺激,多方位練習。
(3)在“共時”的基礎上,側重“歷時”
目前的古代漢語教學在時空維度上呈現單一化、平面化的特點,必須打破這一局面,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分析、語言教學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在“共時”平面的基礎上,側重對“歷時”平面的考查,注重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方言,三者之間的繼承性。這樣就解決了古代漢語和當下社會脫節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古代漢語的實用性,并在此基礎上解決自己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并在實踐中用所學理論指導對外漢語的教學。
(4)建立實踐教學基地
要想真正達到學以致用,必須讓學生進行實踐鍛煉,這可以通過建立實踐基地的方式解決。當然如果實踐基地是教學基地就最好不過了,不過即使學生無法教學,那也可以充分利用周邊資源建立其他實踐基地。比如,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里面存有很多古代器皿,器皿上有很多的古文字,講完“六書”理論后可以讓學生試著分析這些漢字。此外,還可以讓學生當一天的博物館講解員,講解過程中不僅能讓學生了解、認知古漢字,還能增加傳統文化知識,更鍛煉了其口頭表達能力。
4.教學評價多樣化
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發生變化的同時,以往以閉卷考試為主的教學評價就存在明顯的缺陷和弊端,閉卷考試只能檢測出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程度,卻無法反映應用的能力和教學的能力,更無法反映出學生的學術和科研能力。所以教學評價應以多樣化為原則,讓學生提交一份調查報告、給留學生講一節課等都可以。
古代漢語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作為一門傳統的課程,如何與時俱進,適應當今時代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已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古代漢語課更應有自己的特色,為專業的人才培養服務。
參考文獻:
[1]黃亮.應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漢語教學問題及對策[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教育科學),2011,(6).
[2]張道升.應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古代漢語課程建設[J].焦作大學學報,2013,(3).
[3]王麗,朱宏.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古代漢語課教學探討與實踐[J].語文建設,201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