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與實踐”是新課改之后提出的一個嶄新領域,該領域溝通了課堂上的數學與生活中的數學間的聯系,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前些時候和某些學校老師交流“綜合與實踐”內容的教學組織情況,有老師說:“有時為了趕教學進度,一些綜合實踐內容也沒組織學生開展,布置學生課后自己進行實踐活動,或者上課和學生簡單聊聊就算完成任務。”還有個別老師認為:“綜合實踐內容不重要,考試又不會考到。”

如何使廣大教師意識到數學實踐的重大意義,真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好綜合實踐教學,值得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深思。

一、 扭轉觀念,讓學生真刀實槍搞實踐

作為新時代教師的我們必須轉變觀念,重視實踐,杜絕形式主義,讓學生真刀實槍進行實踐。

我們首先要保證學生實踐活動的機會,要依據教材內容安排,科學地組織開展好綜合實踐教學,如有必要還得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實地開展活動。我們還要確保學生充分的實踐活動的時間,不能走馬觀花,流于形式。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有趣的七巧板》時,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認識了七巧板,了解了七巧板一共有七塊,其中有三種不同的圖形,然后利用七巧板拼成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五邊形等不同形狀的圖形,可是四十分鐘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了,孩子們意猶未盡,有些動作稍慢的孩子更是沒能得到充分的動手操作,于是我在下課時宣布:“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或在家時間練習拼擺,下周再安排一節課進行七巧板比賽!”孩子們聽后可開心啦,一到下課就繼續積極地拼擺七巧板。

我們不能藐視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功效,一定要扭轉觀念,深刻認識數學綜合實踐的意義,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和充足的活動時間,讓他們真刀實槍地搞實踐。

二、 精心操作,確保數學實踐活動實效

我們要確保數學實踐活動的實效,就要摒棄虛假繁華的形式主義,進行科學設計、精心組織、有效活動。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以解決問題為抓手,在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要緊密聯系實際,科學設計問題。設計問題切忌單一化、形式化,要力求做到:緊密聯系生活,注重現實性;能多角度研究,注重開放性;數學內涵豐富,注重綜合性;激發探究激情,注重實踐性。

我們要精心組織有效開展實踐。首先,實踐活動過程要充分。實踐活動過程的充分性要求活動過程要完整,活動經歷時間充足,對學生不要限制過多,學生參與積極性要高,參與程度要深入,善于獨立思考。要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喚起學生全體廣泛參與。要組織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實踐研究。

其次,實踐活動的形式要多樣。活動樣式要因地制宜、啟智于趣、靈活多樣。可以是小制作、小游戲、小調查、小課題研究等,可以和家庭生活結合、和課外知識結合、和社會活動結合,可以是班級活動、小組活動、個人活動等形式。

我們要科學設計實踐內容,精心操作有效開展活動,確保數學實踐活動的質量和效果。

三、 診斷評價,努力提升數學實踐智慧

成功的起始點乃自我分析,成功的秘訣則是自我反省。我們不僅要重視“做”的過程,還要關注活動中學生的思考,及時診斷評價,幫助學生積累數學經驗,提升實踐智慧。

數學實踐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有效的思考,留出學生思考的時空,讓學生在提出問題、學會反思、動手實踐、歸納概括的過程中,提升數學能力。

我們對學生活動中的表現要及時診斷,中肯評價,以提升學生實踐智慧。學生經歷了靈活多樣的數學活動,在討論交流、自我反思之下,他們的原有經驗會改造提升,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對學生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興趣、勇氣、自信、合作狀態、解決問題的方法、質量、創新亮點等進行診斷評價,激發學習熱情,誘發深入思考,幫助學生反思活動中的成敗得失。這樣,學生的思維將發展到一個更高層次,變得清晰化、條理化、概括化,就會自覺進行“數學思考”,不斷生成數學素養和實踐智慧。

“光有知識是不夠的,還應當運用;光有愿望是不夠的,還應當行動。”我們要像歌德所說的那樣,扭轉觀念,讓數學綜合實踐教學返璞歸真,積極行動起來,精心操作,讓學生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豐富數學活動經驗,提升數學素養和實踐智慧。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韜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