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交流與互動
作者:李 衡
發布時間:2015-03-19 11:16:5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放手讓學生積極參與,形成互動,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良好習慣,從而達到創新的目的。
一、引領學生互動起來,活躍學生發散思維
思想品德教學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探索問題,通過學習探究,自己去感悟其中的道理。事實證明,在思想政治的課堂上,教師越是“放手”,學生思維就顯得越活躍,就越能提出有思考價值與思想內涵的問題,課堂學習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比如,在學習《學會理解父母》這一節時,我要求學生從兩個角度去討論,學生和父母發生“愛的沖突”的原因,一個是從父母的角度去討論,一個是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去討論。同學們熱烈的討論,如:有的同學講父母的話像圣旨,整天嘮叨學習,整天嘮叨該怎樣怎樣……!婆婆媽媽,煩死人了,他(她)總不考慮我們的感受等。很自然地便得出了自己與父母發生“愛的沖突”的原因,此時我因勢利導,再讓同學們討論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這個活動中,主要從兩方面引導學生:一是情感方面,教學生學會換位思考;二是從能力培養方面,使學生養成勤動腦的好習慣。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暢說欲言,教師鼓勵學生質疑,提倡合作探究。
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以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主題活動或生活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展,在發展中學習,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結合游戲、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的課堂活動真正成為教學中的主體。讓學生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徹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例如,在學習《依法治國是根本》這一節時,我讓學生們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讀課文,使學生了解憲法、刑法、民法通則、行政法、訴訟法等的不同職責,再讓學生扮成原告、被告和法官等模擬法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增強法律意識。又如,在學習九年級思品《直面風風雨雨》這一節時,首先播放《真心英雄》這首歌,隨著“在我心中曾經有一個夢……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的歌聲響起,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被歌聲感染。然后讓學生講述,在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過或正遭受到的挫折,并一起分析原因。隨之舉辦一個小小辯論會,辯題是“挫折好,還是不好?”通過辯論使學生們懂得了挫折對于人生的影響好與不好,關鍵取決于自己對待挫折的態度。挫折雖然有可能成為成長和發展的障礙,但更可以成為人生經歷中的寶貴財富,使人走向成熟,走向成功。在這一節中,同學們一方面學到了看問題的不同角度,另一方面學到了積極的生活態度。直面挫折、永不放棄的精神不僅可以指導他們的學業,更可以影響他們今后的人生。
三、加強理論與時政相結合,拓展學生思維與視野
在教學中用鮮明的事例和生活實際更具有說服力。結合時政熱點,尤其是選擇學生們都知道的重大事例來說話,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健康道德情操。例如,在學習《珍愛自己的生命》這一節時,結合發生的有關時政事例:地震、醉酒駕車、吸毒販毒等熱點事例,分別從天災、人禍、不可抗力、人為因素等這些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體會關于“生命”的道理,每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人生是短暫的,也是彌足珍貴的;同時,引導學生對生命價值的思考,讓學生理解“生命”的概念與價值。學生明白了生命的可貴,生屬于自己,但更屬于親情,屬于社會,屬于祖國,屬于人類。便會更加珍惜生命,與此同時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可見,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結合時事進行學習,可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一方面有利于加強教材的說服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原理綜合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辨別是非、認清方向、研究對策,更能幫助學生提高思想政治覺悟,獲得極佳的教育效果。
總之,教學中讓學生交流、互動、參與,能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質量,能寓情于景,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理激情,促進學生知行的統一,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高尚品德的熏陶,高尚行為的感染。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第八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