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周興泰在10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報》上撰文談及古代辭賦與中國敘事傳統的關系。文章指出,以敘事的眼光審視中國,我們會發現,中國其實有著悠久豐厚的敘事傳統。人類的敘事經歷了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繁復、從粗略地記敘到細膩曲折地描述的發展過程,中國的敘事傳統就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相對于中國詩學以“志”為本體,中國敘事學則以“事”為本體。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文學樣式都與“事”有著不解之緣,沒有“事”,就沒有文學。文學與“事”之關系程度不一,它可遠可近,可密可疏,這正反映了人與“事”的關系,特別是人對“事”的認知、把握、表現諸種能力的發展變化。賦是中國文學中一種特殊的體裁。賦的外形是洋洋灑灑的長篇巨制,然而其內質卻是詩化的。如果從中國敘事和抒情兩大傳統的角度進行考察,那么,就基因而言,賦體文學似乎應該屬于抒情傳統。然而,當我們從敘事視角考察古代辭賦時,發現辭賦敘事確實與中國文學的發展進程存在著種種聯系,甚至某種意義上還可以說辭賦敘事是能夠反映中國敘事傳統生成演變的一面重要鏡子。在人的敘事能力由稚嫩而成熟的發展過程中,辭賦因對外部客體世界的精細描敘,使人的敘事思維大步向前跨越,從而架設起中國文學由表現主觀向反映客觀轉變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