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科生導師制在14世紀由牛津大學“新學院”的溫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創辦。20世紀30年代,曾留學于英國牛津大學的浙江大學教授費鞏將該制度引入我國。進入新世紀,全國多所高校陸續開始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為提升體育系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本文主要通過小范圍實施的基礎上,對體育本科生導師制在高校的實施途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體育本科生 導師制 研究生

項目編號:咸陽師范學院專項科研基金08XSYK316。

普通高校本科生實施導師制培養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培養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的需要。體育專業本科生實施導師制,能充分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如何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夠主動適應并引領社會的優秀人才,是高校目前應該高度關注并力求解決的難題。我認為高校必須真正從人才培養理念、教學培養過程、培養制度和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幾方面尋求突破,全局規劃,系統改革,真正回歸大學的“育人”本真。高校通過實施體育本科生導師制,以進一步增進師生互動,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生培養過程中的指導作用。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各學校實施的效果層次不齊。以下就高校在試點的基礎上如何開展體育本科生導師制進行了探討。

探索實施體育系體育本科生導師制的意義

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系統,至少應包括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和人才成長環境兩大部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是在一定的教學組織管理下實施的,包括培養目標、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教學制度、教學模式和日常教學管理;創新人才成長的環境是創新人才的保證,包括師資隊伍、教學硬件和校園文化氛圍。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培養應該是從教師到學生、從觀念到制度、從軟件環境到硬件環境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綜合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過程的總和,由培養目標、培養制度、培養過程、培養評價四個方面組成。實施體育本科生導師制,對于進一步完善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師的教學責任心,促進和諧校園建設,推進全員育人局面的形成,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實施體育本科生導師制,旨在使教師能更加認真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更好地對本科生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全面成長,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學生提供符合自身需求的特色化指導;努力形成班主任、輔導員、專業教師三位一體的全面育人機制。

我國高校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必要性以及基本思路

完善學分制教育體制的必然要求我國普通高等院校已經基本實行學分制,而學分制和到導師制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學分制在逐漸推行過程中,優缺點都有所體現。優點是擴大了學生選課的自由度,學生可以根據專業和就業需要,以及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選修課程,但是由于學校提供的選修課范圍廣、種類多,也使部分學生在選課時出現一定的盲目性。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可以讓學生在導師的幫助和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目的性的選擇專業選修課和基礎選修課。導師制的實施能夠促進學分制的完善,促進高校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本科生導師工作的指導思想:1.優化師生關系,密切師生交往,發揮教師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作用,加強對學生學習和成才的全面指導,促進學風建設和學生的健康成長。2.優化同學關系,加強學生之間合作精神的培養,發展團隊意識。3.促進學生社會實踐、課外科研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以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素質。4.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總結教學經驗,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成效。

本科生導師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導師制一直只用于研究生教育,只是近些年來才在本科生中推行。由于起步較晚,尚處于探索階段,以致本科生導師制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直接影響到了實施的效果。

1.監管機制不完善,出現流于形式的現象。從目前已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院校看,監管機制不完善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規范而可操作的導師制管理制度是導師制得以推行的基本保障”。工作量化不夠,缺乏實質性的考核內容,使本科生導師處于一種游離于管理之外的自由、隨意的狀態。對導師制實施的意義認識不到位,缺乏應有的責任心,教學、科研任務過重,使本科生導師往往無暇或者干脆對學生置之不管,很多導師僅僅成為“掛名導師”,導師制也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2.激勵機制不健全,導師的積極性未充分調動起來。從目前已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院校看,激勵機制不健全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激勵措施不完善,報酬普遍偏低,對于努力工作、成績突出的沒有相應的獎勵措施,導好、導壞都是一樣的待遇,付出的辛苦、取得的成績卻得不到應有的肯定,盡管受聘導師整體素質較高,但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導師積極性的持續發揮。

體育系研究生培養存在問題的對策

我們西北部對體育系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把控一直跟隨著教育的發展在不斷深入。對于如何提高研究生質量,在最近的5年內,研究大多圍繞招生把關、創新能力、教育資源以及科研環境方面開展。雖然各項建議在實踐中都存在著可行性,但是,體育系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必須從基本觀念開始,層層遞進,保證個人、家庭以及單位的凝聚性,保證科研重要環節的完整性,保證自身精力的充沛,才能勝任科研任務,提升學位質量。具體建議如下:

1.建立導師和學生雙向選擇機制,促進本科生導師制科學化發展。在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時,很多高校采取的都是“指腹為婚”的方式,即為學生直接指派導師、給導師直接分配學生,這種“捆綁式婚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師和學生的意愿,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和學生的個人發展。建立導師和學生雙向選擇機制,導師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學生,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想法選擇導師,未能通過雙向選擇達成意向的導師或學生可以由院(系)相關職能部門統一協調安排。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后,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變化申請調換導師,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保證學生能夠選到自己滿意的導師,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成才。

2.加強國家調控。我國教育部門應出臺條文來明確在校體育系本科生培養所要達到的要求,以及取得學位所應獲得的相應社會影響。

3.采取等功獎勵、無功淘汰措施。在校體育系本科生理應獲得與全日制其他系等樣的科研資助機會。在公平競爭的前提下,獲得重大突破的在校體育系,不但給予等量的物質獎勵,還應授予等同的學歷、學位資格。

當然,任何一項制度從初創到完善都需要一個過程。本科生導師制源于國外,目前在我國還是一項新事物,尚處于試行探索的起步階段,還不夠成熟。在采訪中,記者也了解到,我校在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無法回避的問題和困難,如由于師生交流的時間與機會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師生之間相互適應存在一定困難;配套制度不健全,存在導師工作量大而報酬相對較低等一系列短時期無法解決的矛盾。因此,學分制條件下實施本科生導師制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和完善。但不管怎樣,從全員育人到全員自育的過程中,本科生導師制已走出了關鍵性的一步。這一步,走得很踏實!

參考文獻:

[1]段彩霞,吳建平.學校體育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嘗試[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2.

[2]潘菊素.實踐教學“三課堂”聯動 培養高技能人才[J].中國高教研究,2008,05.

[3]鄭賀.當前體育科學研究方法現狀與發展趨勢[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4.

[4]高菲菲.對體育教學方法研究現狀的分析和評價[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