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生活 多元發展——小學數學課堂與生活多樣化結合例談
作者:馬愛明
發布時間:2015-03-13 11:20:3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數學學習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基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全方位地展開數學與生活的交叉,建立兩者多樣化的聯系,才能讓數學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中去,實現彼此促進、共生共贏!
一、理性生活——認知的基石
理性的生活不是單純的知識灌輸,雖然它強調了現實生活作為認知活動的一部分,突出了有關智力因素的習得和發展。在挖掘生活素材中的理性內容時,我們要在進行數學與生活的融合時關注學生在認知提升過程中理智感的滿足和愉悅,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興趣,仔細探尋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最佳的契合點,激發起學生的認知沖突。
如在教學《認識千米》一課時,“千米”在生活中學生接觸較少,顯得有些抽象,因此教學難度較大。為了讓學生能夠盡可能地多感知千米的實際意義,初步建立千米的長度觀念,我在進行教學準備時采集了生活中有關“千米”的大量實物圖片,如汽車的里程表、高速公路限速標志等,幫助他們多角度地逐步理解“千米”的表象,為后繼長度單位換算以及選擇適當的長度單位等學習內容奠定認知基礎。
二、道德生活——潤澤的契機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同時注重教學的教育性,挖掘生活的道德內涵,讓學生感受社會規范和倫理,促進學生內心深處求善種子的生長。教師要通過“潤物細無聲”般的滲透,在點滴積累與感性體驗中逐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能力,促進數學課堂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化。
如在教學《周末一天的安排》一課時,我以對比、設計和評述三個環節展開,向學生滲透時間意識。1.對比: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你覺得在安排自己的周末生活時要注意哪些地方?與教材中的“小華”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你還有哪些屬于自己的活動安排?2.設計:獨立設計一份時間安排表,然后小組交流進行調整完善,使時間安排更加合理。3.評述:進行全班集體交流,說一說你是根據什么來制訂的時間安排表?評一評誰的時間安排表最科學合理,為什么?這三個環節是引導學生制訂時間安排表的關鍵,科學合理地利用自己的周末時間,幫助學生根據時間安排表度過一個充實、快樂的周末,真正做時間的小主人。
三、審美生活——愉悅的體驗
生活素材中富含各種美的元素。讓學生在識別美、感受美、鑒賞美以及創造美的經歷中,激發正面情感體驗,可以讓課堂上數學與生活的結合別有情趣,在知識習得的過程中展現小學數學學習的獨特魅力,使學生獲得輕松、愉悅的心理感受。
如在教學《美妙的杯琴》一課時,我擺脫了單純的知識灌輸,重點落在“解釋說理”和“制作欣賞”兩個方面,使生活與審美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了有效的整合。我首先讓學生運用本單元“升和毫升”的知識對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進行解釋,接著在制作杯琴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敲一敲、聽一聽,感知杯子中水量多少對于音高的影響,讓學生初步掌握杯琴的制作方法,最后讓學生用自己制作的杯琴進行才藝大比拼,嘗試著演奏自己喜歡的樂曲并進行展示和評選。在“叮叮當當”的歡快聲中學生受到了審美熏陶,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也達到了高潮。
四、游戲生活——快樂的源泉
游戲是兒童學習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將游戲引入數學課堂,可以充分釋放學生潛藏的巨大能量,讓課堂教學憑添一份生機與活力。教師要設計好游戲的形式和內容,不但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地獲取數學知識、鞏固所學內容,而且通過游戲環節中的角色扮演,使學生學會交往,逐步加深自我認識。
如在教學《找規律——間隔排列》一課時,我設計和組織了豐富的游戲活動,如猜牌游戲:出示幾組不同排列的牌,讓學生猜一猜下一張是什么牌;手指游戲:利用雙手手指的排列變化,同桌進行合作接龍;站隊游戲:通過男女生變化進行搶站比賽……學生在笑聲中加深了對于間隔排列規律的掌握,并在游戲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價值。
將生活從不同的側面融入數學教學,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在數學與生活的毗鄰區中獲得認知發展、加深理解感悟、促進交往實踐。“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的變化。”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數學課堂學習活動才能成為學生生多元發展的大舞臺!
作者單位 江蘇省如皋市搬經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