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口語能力訓練初探
作者:楊雅靜
發布時間:2015-03-13 11:19:1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學大綱中就明確提出了“話要清清楚楚地說”的要求。更現實點說,學生走出校門,步入社會,也許有的人再也不會去寫文章,但話卻是天天要說的。但要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得清、說得精、說得好、說得巧,需要嚴格有效的訓練和培養。作為起主導作用的老師,在教學中還可運用多種滲透法來引導學生。
情感滲透: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體現了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高期望值,能促進教育對象潛力的發揮。
倘若教師能在語言上溫和地鼓勵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把愛心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就能營造出一種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這種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反饋教學信息。
隨著中學生成人感的產生,會漸漸產生一種強烈的獨立自主的需要,他們希望擺脫來自各方面的某些束縛,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與成人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理解、認可、尊重、信任這些需要如果得到滿足,會使他們從矛盾沖突中解脫出來。針對這種心理,教師應千方百計使其能自由表達內心真實想法,充分表白自己對生活的理解,使其潛在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都能盡情地釋放和展示。要在口語訓練中肯定他們獨立的審美情趣,理解他們有失“偏頗”的人生感悟,贊許他們不加掩飾的真情告白;用愛心喚醒他們說的意識,用熱情鼓舞他們說的需要。愛是教育的源泉,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充滿民主平等、具有良好心理氣氛的教育佳境,勝過任何教育技能。贏得學生無異于贏得了教育。
教育家贊可夫認為:“教學中一旦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笨谡Z教學中情感的滲透就像催化劑一樣,構建出一種協調性和融洽性,是進行口語訓練成功的必要前提。
思維滲透:口語訓練可以使靜態的書本知識內化到動態的思維活動中。
抓住教學環節進行口語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深刻性和獨特性。把口語訓練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既可加深學生對文章思想的理解,使學生思維趨于敏捷和條理,更能培養和提高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學生往往有較強的自我表現欲,希望把思維成果呈獻出來得到大家的賞識。在口語訓練中,教師應利用學生好勝的心理,使其思維時刻處于積極的狀態,激發思維熱情,引起思維共振。還要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敢暢所欲言。
思維始于問題,問題決定思維的方向、內容、廣度和深度。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大多數學生缺乏思維的批判精神,不敢大聲說話,更不敢大膽質疑。因此,我們鼓勵學生陳述自己的思維成果。語言是思維的工具,離開了思維的語言是混沌的。說話訓練中注意培養多層次、多元化的立體思維,形成思維的敏捷性,加強應變能力。說話實際上是一種快速的創造,要充分開發學生的思維語言,才能使其個性在交際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角色滲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學生的商品意識、競爭意識、自主意識都普遍增強了,若口語訓練話題選擇得不好,就會使其反感生厭,達不到訓練目的。
我們應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能激起他們思維共振的話題。要細心體察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實際,抓住他們的認知規律來設計場景和話題。我們可以讓他們成為他們設想的人物,自由抒發思想情感,他們可以是商界成功人士、微軟專家、影視名人、行政干部、設計師、小商販、推銷員、導游、應聘者、主持人等等。他們在交往中有贊揚、批評、爭辯、請求、道歉、匯報、建議、邀請、演說、問候、祝賀、感謝等對話模式,這些模式要與話題有關,與語境相符。若沒有角色滲透,就不能實現語言的最終目的,進行有效的交流。
總之,說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中學口語教學具有重要的社會現實意義,只要經過正確的訓練和培養,一定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助于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
作者單位 陜西省武功縣貞元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