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課標》提出:語言教育者要關注語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如果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就要將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的統一。在教授語言知識、培養語言技能時,教師應努力尋找這兩者之間的和諧美,而“信息溝”就是構架起這兩者的橋梁。

一、信息溝的提出

隨著交際英語教學的發展,信息溝這個概念引起了外語教學界的廣泛關注,1974年,學者卡茨曼提出了“信息溝”理論。英國學者邁克爾·斯旺指出,“信息溝”是當代語言教學法的一個基本思想。Doughty &Pica 于1986年把課堂教學活動的任務分為信息輪換型。胡春洞在《英語教學論》中也明確提出了“信息溝”對于英語習得的重要性。信息溝雖然是英語教學交際法中的核心部分,但在國內被應用于外語聽說讀寫教學的實踐還頗少。

二、信息溝的概念

“信息溝”,也稱信息差,就是人們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是指交流雙方占有的不同信息。人們通過交際縮短或填補這種差距,從而達到一定的“信息平衡”,簡而言之就是:一方必須通過交流而獲得他所需要的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一個信息溝平衡后會出現新的不平衡,于是雙方對互相所持有的內容再次產生新鮮感,又會為謀求新的平衡而進行新的探索,產生新的交流欲望,從而產生新的交際。這種不斷的、交疊的平衡過程就是真交際的過程。

三、信息溝的價值

審視當前初中英語課堂,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在實踐操作層面研究的面較窄,課堂中存在大量的機械性的讀背對話,存在明知故問的假對話,稱之為“偽交際”。

案例呈現:(在學完現在進行時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

T: What are you doing?

S: 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T: Good. (教師呈現各種動作圖片)Please practice “What are you doing? We are …”with your partner.

診斷分析:這樣的對話教師再熟悉不過了,通常出現在自己或別人的課堂中,學生可以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看似流利地在交際,其實,細細一想,這種對話不存在信息溝,雙方均早知答案,沒有任何的新鮮感,沒有思維深度。長此以往,淡而無味、枯燥呆板的課堂就會限制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影響學生的語言習得。

信息溝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信息溝的價值體現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交流欲望、學習內驅力,為了獲取另一方所持有的興趣,一方必須積極主動的去思維、去交流,有了學習動機,學生才會去做一個會思考與交流的學習者,改變整個英語學習過程為學習而學習,化機械、枯燥的現狀為“為交際而學習”的樂學局面。

四、信息溝的創設

1.利用文本,創設信息溝。

作為新時代的語言教學者,應該有大視野,摒棄應試教育之弊端,舍得花時間讓教材中海量的中外文化信息去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分利用文本,并創造性地使用文本,以各板塊為契機,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去體驗、交流、合作、探究,當學生對所有話題均獲得相應的信息后,那么他們的英語學習過程也變得有英語味、文化味、交際味。

2. 利用活動,創設信息溝。

活動是英語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形式,英語活動形式豐富多樣,教師可以根據不同話題合理創設活動,每一個活動對于語言學生來說內容都是未知的,因此學生就有新鮮感。

3.開辟英語角,創設信息溝。

語言是思維和交流的工具,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綜合運用。因此,在目前重輸入、輕輸出的現實下,英語角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課堂延伸與綜合運用語言的機會,讓交流自然延伸到課外,讓交際終究成為可能。在英語角中,信息溝存在于每一個對話中,學生有著更大的交流空間,在這種更加真實的語言環境中不斷地進行著信息溝的生成與平衡,對于學生信息處理、語言運用的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最終將英語運用自如。

總之,英語課堂改革方興未艾,信息溝的創設是英語課堂的起點與重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統一的橋梁。如果,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能重視信息溝的創設,那么英語課堂必將是鮮活的,學生必將是幸福的!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平潮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