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班主任的管理魔法
作者:■文/王柏玲
發布時間:2015-03-09 11:06:2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走進上海市復旦萬科實驗學校,就像進了小小聯合國。1200多名學生中,約50%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英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學校針對國內外學生和家長的不同需求,開設了A、B、C、D四種不同的課程班制,其中C班顯得最為特別。
在C班就讀的,一部分是金發碧眼的外籍學生,也有不少父母是海歸或在外企工作的華裔或亞裔學生。C班的課程中英文各半,除了使用本地通用教材,學校還專門引進美國原版英語、地理、科學教材,并由資深外籍教師執教。而C班與其他班級最大的不同,則是班主任清一色由外籍教師擔任。
“外籍學生+外籍教師”模式,注定了C班會有諸多“不一樣”。
給學生找到“恰當”的位子
初到萬科實驗,就會發現C班的教室布置與眾不同——教室通常有上課區、閱讀區、游戲區和辦公區幾大塊組成,區域劃分非常清晰。墻面大多采用鮮艷的大色塊,顯得熱情而有序。教室后面也有我們經常見到的板報,但內容更新很快,常常一周一換,都是根據學科進度及時調整。圖書區的圖書多得簡直稱得上是個圖書館了,學習氣氛的營造親切自然,各處細節均體現出對學生的包容與關懷。
在外籍教師眼里,教室并不只是上課的地方,而是一個學生在校生活的場所,因而非常看重教室小天地的布置與設計。在他們眼里,一個安定、合適的環境會對學生的行為規范起到積極正面的影響。
C班是典型的小班化管理,人數不超過二十人,因此外籍教師在座次安排上有更多調適空間。學生的身材、視力、聽力、性格特征、人際關系、知識水平等,都是影響座位安排的因素。同時,如何維持班級秩序,減少混亂,盡量使愛吵愛鬧的學生分開,并且使其坐到一個“恰當”的地方,細心的老師也都會有所顧及。在他們看來,給學生找到“恰當”的座位,也就意味著對他們行為規范的約束走上了“恰當”的軌道。
在座位問題上,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現象,C班學生是沒有固定位子的,座位常因課程或活動的需要隨時進行調整。英語老師劉慶華負責外籍教師的日常管理,與“老外”們接觸較多。她曾到C班聽課,只見課上到一半要進行小組討論時,老師還沒發話,學生已經趕緊把座位排成了小組形。“座位的變化都是為課堂活動服務的,”劉慶華說,“全班討論就圍成圓形,小組合作就排成蝶形,相當自由,卻又井然有序。”
行為規范“嚴”字當頭
通常在人們的印象中,西方教育理念常與“自由化”相關聯,而很多人又將這個“自由化”解讀為紀律松散、不拘小節等。“這種印象大多來自于國外的影視作品,但事實并非如此。在我們學校,你能身臨其境地看到西方教育真實的面貌。”劉慶華說。
外籍教師做班主任,在學生行為規范管理上與中國老師并非完全不同。相反,他們在教育的原則性上與傳統的中國教師一樣,也是“嚴”字當頭。這不免有點出人意料。
這個“嚴”,從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可見一斑。C班的學生走在走廊上永遠都是安安靜靜、規規矩矩的;但在教室里,只要不是上課或閱讀時間,卻盡顯活潑本性,嬉笑吵鬧聲甚至可以把屋頂掀翻。劉慶華有時在洗手間遇到C班的小女孩,她們之間交談的聲音也都是壓得低低的。因為學生們知道,走廊、廁所都是公共空間,大聲喧嘩是不禮貌的。每次學校開運動會,C班學生比賽成績并不突出,但他們的有序、安靜給人印象深刻。他們坐過的地方都能保持干凈,物品整理也很整齊,一看就是受過良好的教育。
在外籍教師看來,民主與嚴格并不對立。在嚴格指導學生行為規范這一點上,并無國界區分,但理念、細節及措施上,卻會體現出中外差異。比如:中國教師對學生行為規范上的要求常體現出對制度的尊重與遵守;而外籍教師對學生行為規范的要求則體現出對文明習慣的尊重與遵守;中國教師可能更注重學生整體行為的規范性,而外籍教師則對學生個體行為規范給出更多指導。
稀奇古怪的獎勵和懲罰
“外籍班主任并不是沒有原則的寬松,他們其實對教學和考試也看得很重。”劉慶華說。外籍教師的教學很規范,要求甚至比中國教師更嚴格。他們也會定期開展教研活動,還把每天的教學內容公布在網上,接受家長監督。C班學生每年都參加美國專業機構學業水平考核,成績明顯高于美國同齡孩子。
C班學生來自不同國家,有著極其多樣的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他們的個性特質也因此非常多樣化。相比管理清一色本地學生的中國班主任,外籍班主任遇到的挑戰無疑更多.
麗莎老師接手一年級,她發現班上有個男孩有事沒事總喜歡挖鼻孔。麗莎老師并沒有當眾去批評、制止,而是每次看到男孩挖鼻孔,她就會停下來,笑著對他說“來,過來抱抱老師”,原來這是她和男孩私下約定的“暗號”。男孩馬上意識到自己又“犯老毛病”了,也會笑瞇瞇地走上前去抱抱老師,然后回到座位認真聽講。
“對于那些學生容易犯的小錯誤、小毛病,這個辦法很管用,也很容易被學生接受。”劉慶華在自己新接的一年級班上也嘗試過這樣的“溫柔懲罰”,效果出奇地好。“這種‘懲罰’有助于打消學生對老師、對學校的恐懼心理,能夠融洽師生感情。”
不光是懲罰方式奇特,外籍班主任的“獎品”更是多姿多彩:回答問題正確可以獎勵“坐到老師的座位上”;幫助有困難的同學,獎勵“照顧班里飼養的小動物一天”;為教室布置出力可以“排隊站在最前面”……這些稀奇古怪的“獎品”,在學生眼里充滿了誘惑,也使班級氣氛始終保持輕松愉快。
【相關鏈接】
美國學生品德規范準則
1.明確自律的重要性,把自律作為動力,去做我們認為應該做的事,即使我們不愿意。
2.做到值得信賴。這樣,當我們說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時,別人能相信我們。
3.講真話,尤其是在講真話對自己不利的時候,更要這樣做。
4.一生中,在所有的問題上都要誠實。
5.獨自一人時,要有勇氣;當有人要我們做自己應拒絕做的事時,要能頂住壓力。
6.不要矯揉造作,弄虛作假,但要顯示出自己最佳的自然狀態。
7.用不侵犯他人權利的正當方法達到個人和集體的目的。
8.在注重道德行為的場合,大膽地表現自己。
9.要有勇氣承認錯誤。
10.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認識到,雖然求勝的愿望很重要,但贏得勝利并不是最重要的。
11.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謙恭有禮,包括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
12.要像自己所希望受到的對待那樣對待別人。
13.認識到沒有一個人是生活在真空中的,那些看起來純粹是屬于個人范疇的行為,實際上常常會影響到自己周圍的人或影響到所處的社會。
14.牢記我們身處逆境時的表現就是對自己的意志和是否成熟最好的考驗。
15.不論干什么工作都要干得出色。
16.愛護他人財產,如學校財產、企業財產、國家財產等。
17.養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習慣,制止那些有害于達到這些目標的活動。
18.避免產生性早熟的經歷,形成與家庭生活準則相適應的對性的認識。
19.認識到人生最重要的問題是自己將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及將具有的性格和道德品質。
來源:《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