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師生評價“年級20優”子課題研究報告
作者:戶縣惠安小學 趙曉芳 付耀紅 周從勇
發布時間:2015-02-02 11:38:0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一、研究背景
戶縣惠安小學是戶縣教育局直屬小學,有57年的建校歷史,校園占地面積24821m2,建筑面積7862m2,綠化面積15721m2,現有教學班39個,教職工109人,在校學生2102人,學校先后獲得“教學常規管理示范小學”、“省國防科工系統示范小學”、“西安市一級小學”、“西安市藝術教育示范校”、“西安市科普教育示范?!?、“陜西省平安校園”、“西安市文明校園”、“陜西省示范小學”。
2013年,學校應邀參加了惠安中學發起的“321激勵評價活動聯盟”,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實施研究在認同差異的基礎上,確立管理評價著眼點和立足點,尋求老師與學生相互認同的結合點、切入點和突破點。從而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小學學生評價的好法子,讓每個學生“可能、可為、可發展”、讓孩子們實現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提高基礎上的發展,發展基礎上的超越。
二、課題研究的概況
(一)研究任務
本課題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等國家政策法規;孔子的教育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布魯姆的教育理論等為依據,在總結借鑒運用的過程中,針對目前小學生評價過程中潛存的突出問題,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研究。
(二)研究對象
惠安小學1~6年級39個班,6~12歲2102名小學生,我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既有工廠子弟,也有農村偏遠地區的孩子,能夠體現代表性。
(三)研究方法
本課題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比較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等。
(四)研究過程
本課題實驗研究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宣傳動員,制定方案,征集并固化名稱。
第二階段:明確任務,創新方法,開展實驗。
第三階段:反思總結,形成報告。
第四階段:表彰、收集資料。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能圍繞“321”激勵評價體系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并能及時想對策解決問題。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學校集中培訓活動1次,分組研討4次,召開學校研討會4次,征集感悟10篇,論文10篇,學生感悟10篇,家長感悟10篇。實驗報告5份。
(五)研究成果
本課題形成的研究成果,有學校課題實驗研究報告1份,年級實驗報告5份,實驗論文10篇。
三、實驗研究內容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提出:“智力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組能力”,它所涵蓋的8種智能在個體的智能結構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在不同個體身上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并且具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這個理論為我們重新認識學生提供了全新的依據,即評價學生應明確學生的長處,作為教師,不能光看學生身上的缺點,而應更多觀察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實際操作中,應該針對每種智能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以盡可能全方位地發現學生在認知方面的長處,同時鼓勵他們運用優勢智能轉變劣勢智能。
那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學生,怎樣讓“321”激勵評價體系在我校扎實開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呢?
(一)了解“321”評價體系的內涵。
“321”就是運用賞識的眼光發現、肯定學生身上的優點,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培植學生身上的亮點,發掘每一個學生的優勢和潛能,助推學生由點到面發展的一種新的評價體系。
(二)加大宣傳,營造氛圍。
根據課題研究安排,我校通過全體教師會、告家長書等形成加大宣傳力度,讓人人了解、知曉“321”評價體系的內涵及目的,讓家長、教師、學生共同參與。
(三)具體操作辦法
班級30最的評選采取學生自行推薦、家長推薦、對子推薦,再到組內互評。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每一個學生都要大聲說出自己的特長,先在組內進行大膽展示,然后利用班會課進行展示聯評的辦法。最終,評委會結合班級和家長的共同意見,賦予每位學生最合適的“之最名稱”。并鼓勵大家要共同努力,爭做眾多之最的疊加體——“之最之王”。
年級20優屬于同一年級班與班之間的PK,首先各班推薦的學生必須是多個閃光點的集合體,才能經得起年級組陪審團的審核,方可進入20優的行列。
校園10佳更應是多個之最的疊加體,我們是在20優的基礎上由學?!?21”評價體系領導小組根據學生的事跡材料、教師評語進行評定。
雖然評價結果的統一和評價過程有可能產生差異,也有學生沒有進入班級30最的光榮榜,但他們仍對自己充滿著信心,因為評價的過程幫他們發現了自己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的特長得以展示、潛能得以挖掘,亮點得以培植,他們因這樣一個過程喜悅著、幸福著……也在為下一輪的評選準備著、期盼著。
(四)表彰獎勵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氛圍,30最由各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獎勵小星星、小貼片、設置30最光榮榜等多種形式進行表彰。20優由年級組商議進行表彰。校園10佳通過校園廣播、發放獎品、制作宣傳版等形式表彰。
四、實驗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研究,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321”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的展示平臺。讓品質優良,特長突出,進步顯著,踏實勤奮的學生也和成績優異的學生一樣,進入受表彰的“優秀之列”。讓每個學生都有潛力可以挖掘,從根本上打破了全班只有寥寥幾個學生才有學期末被評為“三好學生”的尷尬局面。
(二)“321”給更多的學生提供了彰顯個性的機會。在“321”師生激勵評價體系的引導下,傳統的社會美德又重新在學生身上得到了體現。通過抽樣調查,主動為長輩洗腳洗頭的同學比以前增加了40%,為家長分憂解難,做家務的同學也增加了50%。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發展個性,展現自我,變得大方自信。
(三)“321”評價給學校發展帶來了可喜的變化?!?21”師生評價體系的實施,使學校的表彰獎勵面由傳統的5%擴展到現在的60%,讓不同層次,更多的學生享受到教育的恩惠,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五、成果的價值及社會影響
學生1感悟:在這個活動中,班上的每一位同學都有參評的資格,不存在不平等的事情。只要你符合要求,同學們還支持你,你就是最佳人選!即使得不到同學們的支持,但你只要有勇氣參加評選活動,你還是會得到熱烈的掌聲。
學生2感悟:這一次,我榮獲5.4班“30最”中的“展示最精彩”稱號。是因為我平時在預習的時候,會認真思考導學案上的每個問題。在課堂上,我與同學們交流自己的想法,來修改一些不合適的詞語和句子,從而完善自己的答案。在展示的時候,我會快速地組織好語言,大方的面向大家,用洪亮的聲音把經過深思熟慮后的話語匯報出來。在評選成功后,我并沒有洋洋得意,而是激勵自己繼續努力。首先我想了想以前在這點上做的好的地方(也就是被評選的原因),主動的去發揚它;然后思考原先不足的地方,想想該如何改正,爭取做得更完美。
教師1感悟:通過這次“班級30最”的評選活動,學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與動力。他們以一個方面的突出表現重在帶動其他他方面的轉變,并爭取參加“年級20優”、“學校十佳”活動的評選,學生的精神面貌發生非常大改變,整個把班級內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教師2感悟:印象最深是有一天下午,評選已經結束了,有個小孩拿著一張揉得皺皺巴巴的紙來到辦公室,見到我就說:“老師,這是我家長寫的推薦信,推薦我是咱班興趣最廣泛的學生?!边€沒等我說話,孩子又說:“老師,這張紙在我口袋裝了好幾天了,我一直不敢拿出來,怕同學們笑話我。學習不好,經常遲到,有時還不完成作業,還有資格申報。”我有些吃驚,不知道如何安慰孩子,遲疑了一會兒。孩子又開腔了,“老師,我愛讀課外書、喜歡拼裝玩具、愛運動,還會唱許多歌曲,你放心,只要選上我,我會努力改掉遲到和不寫作業的壞毛病?!甭犃诉@些,又看到孩子熱切的目光,我有什么理由拒絕他呢?果然,孩子沒有食言,再沒遲到過,作業也積極完成,人也自信了許多。為此,家長還專門打來電話表示感謝。
六、問題與思考
1.有些學生、家長認識不到位,不能充分體現評價的激勵作用。
2.評價的方法和手段還有待于我們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探索、研究,才能更具有持久性、激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