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思想者的事業
作者:榆林高新第五小學 李勝芳
發布時間:2015-02-02 11:45:3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我們要辦什么樣的學校,學校的價值追求是什么,要讓學生經歷怎樣一種獨特的校園生活?這是一個校長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我想,我們應該回歸本真,簡簡單單辦教育,至少要創造孩子喜歡的學校生活。為了適應不同孩子的愛好,我們甚至要淡化大人們所追求的“特色”,把學校辦得更加貼近兒童生活,盡可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比如我們五小“樹人為本”理念下的校園文化設計,以“我的學校我做主,校園處處皆舞臺”為主題,體現學生才是學校真正主人的辦學思想。我們設計學生隨時可以創作的“涂鴉”墻,開發挖掘兒童潛能的“對弈臺”,還設立“心靈之樹”兒童劇場、“書韻飄香”自由書吧,以及各種各樣的興趣小組。每周騰出半天的時間,讓孩子們自由選擇,走班活動。我想,校園中最美的風景是孩子們生龍活虎的樣子,校園中最深刻的文化是兒童自我生成的文化。
我們培養什么樣的教師隊伍。學校要發展,師資是根本,根據我區新學校、新教師的現狀,我們將充分利用高新區教育專家決策組的優質資源,實施“三步走戰略”。首先是專家診斷,分層培養,準確定位。開學前就組織教師崗位競聘、上微型課,專家組帶著任務聽課,發現每個教師的優勢和不足,開出個性化診斷書(“以學為主”型課堂教學質量監測表),具體包含20項指標,其中10項教學素養、10項教學能力和效果。讓每個教師找到自己專業成長的起點和上升空間,有針對性地培植教師的“知識樹”、“專業樹”、“人生樹”。其次是骨干先行,實踐培訓。先培訓各科、各年級學科帶頭人,要求站在課程的高度思考三個問題:這門學科是什么?對學生的成長價值何在?用什么方法來教學?從本質上尋找提高教師執教能力的生長因子。最后是部門聯動,滾動前行。創意“五子登科”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給教師搭臺子、壓擔子、結對子、開窗子、摘果子。我們相信成就一批好教師,一定能辦好一所好學校。
我們創建什么樣的課堂。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主體,作為校長,必須具備教學的判斷力,對課程價值要有深刻的理解與選擇,即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是什么。實踐證明:改進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是提升教學質量的第一要素,所以,改變學校,首先要從改變學生的課堂狀態開始。小學教育特別是低段就是要把學習變成有趣的好玩的事,基于新學校以招低年級學生為主的實際,我們必須及早致力于探索由班級授課走向小組合作的“小學低年級高效課堂模式”的研究,即“六化”研究。力求字詞教學趣味化,閱讀教學故事化,寫話教學生活化,數學課堂活動化、游戲化,英語學習情境化。比如一二年級故事化閱讀教學。莫言先生給語文老師的一個好建議是,希望我們的老師教會學生做一個有故事、會講故事、能創造故事的人,讓聊故事成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方式。那么,我們是否有理由這樣說,低年級課堂的故事化、活動化、游戲化、情境化,也許是一場“悄悄的革命”!
我們的教育評價體系。2014年,教育界流行兩個熱詞“綜合改革”、“教育機制的現代化”,教育機制的現代化關鍵是管辦評的分離,學校好不好,教師好不好,誰說了算?作為辦學主體,我們一方面要完善內部機制,制定集“高效課堂標準、觀議課標準、教師職業道德考評辦法、教師業績考核細則、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指標”為一體的新型過程性評價體系;另一方面,要組建社會教育評價專門機構(簡稱“第三方督學”),讓利益相關者評價教育,改變過去“自己評自己”的粗放管理模式。比如,學校教學質量評估,就讓由專家、家長、教師、學生組成的“第三方”進行調查、量化、研究、總結、評估,并提出建設性意見,使學校管理由規范化向教育機制現代化邁進。
我們的特色文化。前蘇聯的帕夫雷什中學被譽為世界的教育圣地,同樣享譽世界的還有這所學校的校長蘇霍姆林斯基,他說過領導學校,首先是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的領導 ,我想說教書育人,首先是文化育人,其次才是教學育人。 新學校,我們更要培育學校文化,孕育學校精神,那就是立德樹人,辦適合學生愿意主動發展的教育,培養“生動活潑、善思尚禮、個性飛揚”新時代小學生。
任何一個教育者都有自己的教育三原色,我的教育三原色是“愛、書、理”,愛是核心,是教育智慧不竭的源泉。為此,我們將營造四種文化:書香文化,禮儀文化,審美文化和體育文化。四種文化發揮必將環境育人的巨大作用,也必將快速提升學校辦學品位。
教育是美好的事情,讓我們擁有教育的浪漫;教育更是積德的大事,讓我們擁有教育的信仰;教育是思想者的事業,讓我們的教育成全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