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神》是我國一級作曲家白誠仁先生晚年作品中的又一巔峰之作,由著名詞作者歐陽振砥作詞,著名歌唱家吳碧霞演唱。該曲再現了江華瑤寨以及古丈苗寨兩位孤獨的守林老人對山林默默守護的情景,歌頌了普通勞動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在音樂上白誠仁先生將回旋曲式作為該曲主體結構,融入了多民族民間音樂元素,對音樂本身進行了提煉和升華,使其不僅具有了濃厚的民族味道和明顯的地域特色,還體現出了濃郁的時代氣息。

【關鍵詞】《山神》 創作背景 藝術魅力 演唱 社會價值

民歌《山神》的創作背景

《山神》的創作靈感來自于零陵地區江華瑤族自治縣一位被稱為“土地山神”的老人。1972年,白誠仁先生到零陵地區采風。在那里聽說有位七十多歲的守林老者,獨自在深山老林里堅守多年。于是白誠仁先生決定到瑤族山寨親自拜訪。到了當地一打聽,該老者不僅被當地人眾所周知且被譽為“土地山神”“土地菩薩”。這使得白先生對老人愈發產生了興趣。于是在當地百姓的指引下,白誠仁先生獨自上山尋找老者,他沿著村民指引的方向前行,翻山越嶺,可無論如何就是找不到這位被稱為“土地山神”的守林老人。就在他迷茫之時,忽然從遠處傳來歌聲,有人正在唱著曲調悠揚的山歌。白先生斷定歌唱之人定是守林老者。于是他循著歌聲一路尋找,終于找到了守林人的住所。老人獨居的住所是位于山頂上一間石屋,房子周圍栽著幾棵小樹,走進屋子,只見一把月琴掛在墻上。白誠仁先生看到此景覺得甚是奇怪,老者的房子位于茂密的森林中,周圍都是樹,為何還要在房前栽樹?詢問老者,才知緣由。原來老人常年獨居山林中,數月見不到人,十分寂寥。林子里的樹距離住所較遠,因此在房前栽樹。一來增加親近感;二來待小樹長高變得茂密,會有鳥來筑巢,那時他就可以與鳥為伴,聽鳥唱歌。

老人還給白先生講了一段傳奇的經歷。初到山上房子還未建時,老人住在臨時搭建的茅草屋中。一夜,天空忽然電閃雷鳴,大風呼嘯,驟然下起瓢潑大雨。于是老人便在茅草屋里生火取暖。就在這時,一只老虎突然闖了進來。老人驚出一身冷汗,隨手抓起砍柴刀準備與老虎對峙。可誰知老虎不但沒有咬老人,反而趴在火堆旁烤起火來。老人不敢松懈,就邊烤火邊和老虎對峙著。不知不覺一個小時過去了,風雨逐漸停了下來,這時老虎忽然站起身來。老人心想,決不能坐以待斃,遂握緊砍柴刀準備與老虎拼命。可誰知,老虎抖了抖身上的毛,竟轉身揚長而去。老人定了定神,終于明白,原來老虎是受到了雷電的驚嚇,看到火堆,過來找老人一起作伴的。聽罷故事,白誠仁先生對這位擁有傳奇經歷的樂觀老者不禁印象深刻了起來。又過了20年,守林老者早已西歸逝去。他的兒子來到了這片山林,接過父親的衣缽,繼續著守林這份職責。

后來,白誠仁先生與詞作者歐陽振砥先生和已故著名歌唱家何紀光先生一起采風去了位于湖南省西部的古丈縣,也采訪了一位守林員。再后來,倆人聊起關于守林員的事兒感觸頗深,一拍即合。時隔不久,歐陽振砥先生便創作出了民歌《山神》的歌詞,白誠仁先生也隨即為這首歌譜了曲子,至此一首內涵豐富、旋律優美的勞動贊歌《山神》就這樣誕生了。

民歌《山神》的藝術魅力和音樂特征

1.歌詞的文學魅力

一首成功的歌曲,不僅要曲調悠揚,還要有生動的歌詞、鮮活的內容和豐富的內涵。且看《山神》的歌詞:“山青青水粼粼,山神住在高山頂,云霧里走風雨里行,披星戴月守護大森林。頭枕青山你腳踩云,朝看日頭你夜看星,山風吹白了少年頭。山林伴你度青春……瞭望臺上你日夜望,睡覺你還要睜眼睛。日月星辰記得你,高山頂上的看林人。霹靂閃電大雨淋,黃狗陪你把夜巡,風和日麗山幽靜。獨坐木樓聽鳥聲……你與森林共命運,樹傷皮來你傷心,百草萬木忘不了你,綠色王國的守護神。”歐陽振砥先生采用最樸實無華的辭藻直白地描繪出清晰的山神形象,將歌曲主題及內涵生動地展現在歌詞之中。不僅表達出山神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也展現了山神樸實、剛毅、堅強、忠于職守的人生理念。

詞作者通過擬人手法,將山神的形象刻畫成了一位常年固守山林,將山林的一切看作自己孩子一般的寂寞老者,借此突顯人們對山神的崇敬之情。通過比喻等多種文學創作手法,將對人物的刻畫、性格的描寫和環境的描繪三者和諧地融匯在一起,不僅使人感受到了濃郁的藝術氣息,還使人仿佛身臨其境地置身于山林之中,微風細雨間親身感受著山神的魅力。

2.音樂特征分析

該曲運用了回旋曲式結構,并融入了多民族民間音樂元素。

第一樂段,從起始句開始,便融入了苗族以及土家族民族民間音樂元素,采用了桑植民歌《好郎好姐不用媒》中的音樂素材。在一個八度中,利用鋁片琴、柳琴輪奏模仿山泉柔波聲,打造出鳥鳴山幽泉水響獨特氣氛,在歌曲的開頭就營造出了氣氛。其中第一樂句以及第三樂句是借用了桑植民歌《好郎好姐不用媒》的平腔音樂元素;第二樂句以及第四樂句,是借用了《好郎好姐不用媒》的高腔音樂元素;間奏采用琵琶聲、柳琴、二胡演奏,速度由慢轉快,使得聽者仿佛變身為守林老者,置身于月光中仰望星空,體味著獨自撫琴的孤獨。場景寂寥,曲調卻優美動聽,起到了承接作用。

第二樂段,作者將湖南花鼓戲與湘西陽戲的一些成分相融合。在中間的主題彈花舌樂句中,再次融入桑植民歌花燈調的《四季花兒開》的音樂元素;第二樂段的結尾句借用了越南民歌《捻線穿針》的結束樂句。第二樂段反復之后,使用回旋再現的創作手法再現彈花舌樂句。接著又運用了移宮換調的手法,在結束樂段采用了第一段的變化重現,前后呼應,突顯效果。這種相互穿插的創作手法屬于徵調式,因此在聽覺上便有了些許宮調式的味道。

民歌《山神》的演唱及其社會價值

1.《山神》的演唱

民歌《山神》是一首描寫勞動人民的贊歌,因此為了充分展現出普通守林人的和善、勇敢、樂觀和堅忍不拔,作者在演唱的安排上花費了很多心思。首先,第一樂段選擇了輕柔的女聲伴唱,四個樂句在兩個聲部中營造出與老者歌聲相互交錯的效果,和諧地將女子的陰柔與男子的陽剛融合在一起,仿佛一幅渾然天成的原生態畫面。第二樂段是該曲抒發情感的主題樂段,其歌詞為“瞭望臺上你日夜望,睡覺你還要睜眼睛,讓山風吹白了少年頭,讓山林伴你度青春”。為了充分表達出守林人一生守護山林的堅毅,在演唱時既要柔也要剛,既要唱出感情又要體現出悲壯。這就對演唱者的音色運用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體現出氣勢滂沱,又要展現出柔美清爽。要讓聽眾在聽到歌曲的同時仿佛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守林老人的孤獨、親切、樂觀和無所畏懼,感受到守林人傾其一生也要守衛山林的奉獻精神。

為了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出守林老人的形象,白誠仁先生用彈舌音來模仿老人彈奏月琴的聲音,所以在曲譜中出現了很長的彈舌音。這就為演唱增加了難度,不僅要把握曲調,更要注意聲行并茂。正是這樣的編曲,使得民歌唱法不再是沒有技巧沒有唱功,體現出極高的藝術價值。

這首歌曲是一首守林人的頌歌,讓聽到的人們仿佛親眼看到了森林深處的守林老者,一位不僅駐守山林,更是在駐守心靈、駐守信念的老者。而吳碧霞的演唱,使得詞、曲作者所要表達的氣勢與柔情完美和諧地結合在了一起,既表達出了贊美,也體現出了悲壯。

2.《山神》的社會價值

作家通過真人真事的真情感,有感而發,塑造了一位真實而偉大的勞動人民形象。歌曲展現出的平易近人的生活氣息,在贊頌了普通守林人無私奉獻的同時,也展示了創作者的生活經歷和精神世界,拉近了音樂和勞動人民之間的距離。

從內涵層面來講,《山神》這部民族聲樂作品使得人們對普通勞動者的勞動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并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從社會層面來講,《山神》拉近了藝術與生活之間的距離,通過藝術反映了社會生活,喚起了人們對理想、關懷的思考。這正是《山神》這部作品所帶來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唐海燕.淺析王志信民族聲樂作品演唱中的潤腔技巧[J].音樂創作,2008,01:110-113.

[2]朱雯珺.淺析王志信民族聲樂作品的創作特點——以《孟姜女》為例[J].才智,2009,02:208-209.

[3]陳燕.女中音中國聲樂作品研究探討[J].中國音樂,2009,01:182-18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