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吳寬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對吳中文學具有引領(lǐng)作用。盡管在政治上他沒能“建功立業(yè)”,但是,其高潔的品行以及文學理念都對后人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因此,對其文學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章分別從仕隱心態(tài)的詩學觀、詩歌宗尚以及散文觀念等角度對吳寬的主要文學思想進行研究。

【關(guān)鍵詞】吳寬 文學思想 思想研究

歷史著名的文學詩人吳寬深受吳中傳統(tǒng)文學以及儒學思想的影響,在其文學實現(xiàn)中充分體現(xiàn)了這兩種文學理念,并且,是二者的有機融合。吳寬本人經(jīng)歷了不同的生活狀況,使得其自身心態(tài)產(chǎn)生了一定的變化,并且導致了其自身文學思想出現(xiàn)了一定的波瀾。文章中對吳寬的文學思想進行重點分析。

基于仕隱心態(tài)的詩學觀念

盡管,吳寬在京城為官超過30年,但是,其始終都心存隱志,并且一直都保持著較為平和的心態(tài)。在這種心態(tài)下,吳寬始終都是保持著榮辱不驚,安閑淡雅的生活以及處事風格。這也使得吳寬在藝術(shù)審美方面,追求閑適恬淡和和諧情境等。如,吳寬曾經(jīng)寫過“窮而工者不若隱而工者之為工也”。歐陽修在《梅圣俞詩集序》當中曾經(jīng)說過“詩窮而后工”的觀點,而司馬遷亦是指出過“困境中更是要發(fā)憤著書舒緩心中壓力”的說法。吳寬的“窮而工者不若隱而工者”并不是對歐陽修等人說法的徹底否定,只是當時與這些人的心態(tài)有所不同。歐陽修等人對社會現(xiàn)實生活非常關(guān)注,并且愿意將自身投入到社會的洪流中。但是,吳寬更加傾向獨善其身,追求的是精神層面上的超脫。中晚唐詩歌也是吳寬非常宗尚的,他對其中的清婉、和暢以及蕭然出塵等詩意比較推崇。這些觀點在很多詩歌資料中都有體現(xiàn)。比如,吳寬在《后同聲集序》中寫道“予嘗觀古詩人莫盛于唐。其間如元白、韓孟、皮陸生同其時,各相為偶,固其人才之敵,亦惟其心之合耳”。在吳寬心中,對世界的各種物象具有獨特的體會和認識,由其內(nèi)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認同感。這種心懷高遠的胸襟使得詩人在下筆的時候能夠?qū)ⅰ吧搅纸ぁ北憩F(xiàn)得淋漓盡致,進而讓其所作詩歌具有與眾不同的魅力。

詩歌宗尚

1.宗尚韋、柳

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后》中對韋、柳二人進行了首次評價,并且,對二者的評價非常高。在蘇軾滯后,嚴羽亦是提出了所謂的“韋柳體”,這個稱謂將兩人的詩文創(chuàng)作歸為一派。也就是指:兩人的詩風相似,源于陶淵明;兩人在五言古詩方面具有超凡成就。吳寬對韋、柳二人更是追崇,認為兩人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的詩詞境界,就是因為在他們心中存在“高趣”,進而在詩歌創(chuàng)作時能夠真正達到“無雕琢之病”。吳寬對兩個人不僅僅是欣賞,其在詩歌抒寫上還受到了兩人的深遠影響。吳寬曾經(jīng)說過:“我亦愛韋郎,賦詩工五字。”可見,吳寬對韋應物的推崇之深。

2.宗尚白居易

在吳寬的詩歌中,不管是詩歌的主題思想,還是詩歌的創(chuàng)作技巧,都能夠依稀看到白居易的詩風。兩者的詩歌主題以及題材都注重對日常生活的細微闡述,并和“自適”思想?yún)f(xié)和。在學習白居易詩歌的過程中,吳寬常會和友人一起交流白居易詩歌的學習心得,并相互贈送效仿的作品。如,吳寬寫的《夜讀白樂天詩集二首》等,在吳寬同好友唱和白居易詩歌的過程中,真正地表達了對白居易詩詞的真正熱愛之情。

3.崇尚宋詞

蘇軾對于吳寬而言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其本身的“自然觀”對吳寬的文學思想構(gòu)成產(chǎn)生了深度影響。吳寬感受到的“自然觀”具有主動性、深遠性,其與自然山水和個體生命價值展現(xiàn)等方面展現(xiàn)了足夠的契合度。吳寬在創(chuàng)作的詩歌中充分地展現(xiàn)了“順其自然”和“天性自然”等感觸。

文學散文

1.文學復古

明代出現(xiàn)的文學復古運動,可以說是對明中葉后期社會尖銳的社會矛盾的真實寫照,同時,其亦是對明初朝廷各種高壓政策以及詩風萎靡的控訴。多數(shù)學者認為明代的復古運動起始于弘治年間,但是,早在明朝初期,就已經(jīng)進入了萌芽階段。到了成、弘期間,已經(jīng)達到了氣候。吳寬最初開始散文復古的倡導,是受到了吳中文學發(fā)展的影響。其對當時吳中文化的萎靡不振表示痛惜,并力爭實現(xiàn)反撥。而且,當時的明朝,很多文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都帶有明顯的功利性,以至于很多文人都重新對古文進行提倡。

2.韓格歐態(tài)

明朝初年到成、弘期間,文壇上的散文作品常常表現(xiàn)宗唐以及宗宋等思想。朱右喜偏愛“六先生”的散文,并且認為只有唐宋的古文家才能夠稱得起三才之道。以至于后世在區(qū)分唐宋文和秦漢文時,常常以明道觀為區(qū)分標志。“韓格歐態(tài)”主要是由于王鍪對吳寬的評價而得來的。韓格歐態(tài)主要是從兩個方面對吳寬進行評論,“老成有韓之路”說的是吳寬的學力能夠與韓愈看齊,并且能夠有所養(yǎng)。“紆余有歐之態(tài)”主要是指吳寬的文學風格能夠如同歐陽修,做到自然淡定、紆余委曲。其中,“老成”最開始來源于杜甫的《戲為六絕句》,其表達的是詩人的審美理想。吳寬的文章被評價是“老成”,主要是因為其像韓愈一樣擁有著深厚的儒學理念以及道德素養(yǎng)。

中華五千年歷史留下了很多的文化遺產(chǎn),其對后世的文學理念有著深遠地影響。作為中國歷史上的著名詩人,吳寬無論是在詩詞的創(chuàng)作上,還是散文寫作方面都顯示出高超的水平。為了更好地讓人們對吳寬的文學思想進一步了解,文章分別從仕隱心態(tài)的詩學觀、詩歌宗尚以及散文觀念等角度對吳寬的主要文學思想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劉廷乾.江蘇明代作家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

[2]邸曉平.明中葉吳中文人集團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4.

[3]朱焱煒.明清蘇州狀元文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4.

[4]司馬周.茶陵派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