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名師工作室——讓研修文化在這里光芒閃耀
作者:西安市灞橋區紡織城小學校長 唐曉芳
發布時間:2014-12-09 15:56:55
教育是一種文化活動,需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或文化傳統中進行。灞橋區紡織城小學將自身業已形成的教育科研理念根植于學校文化沃土之中,以建設“陽光教師團隊”為核心,以“陽光名師工作室”為引領,打造學校獨特的研修文化,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成效顯著。
讓校本研修閃爍文化的光芒
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必須基于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這個平臺,就是學校充滿生機的文化氛圍,“文化的力量”正成為推動我校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巨大動力,我們將“陽光文化”理念與校本研修工作有機融合,在研修文化的形成過程中引領教師的發展,提升教師專業品質。
(一)理念認同,構建研修文化核心思想。作為陜西省校園文化建設一等獎單位,結合學校“陽光文化”主題,我們提出打造“文化引領、名師奠基、團隊成長”的校本研修主體思想,堅持“突出學科聯動,強化專業特色,推進整體發展”的工作主線。將教師的發展需求與學校文化的精神內涵統一融合,用“我潛能無限”的校訓激發每位教師的內驅力和進取心,不斷認識自我潛能、激發自我潛能,從而促進教師個體的主動發展;用“讓這里光芒閃耀”的辦學理念引領教師發展目標,每位教師的成就,榮譽都是自我成長的亮點,這無數亮點匯聚成學校的光芒閃耀,從而促進教師群體的專業發展;用“陽光教師六標準”作為個人發展參照,讓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過程,成為學校文化的內化過程。不斷深化學?!瓣柟馕幕钡膬群?,創新載體,凝練自身特色研修文化。讓教師充滿智慧,讓教育充滿陽光。
(二)確立抓手,構建研修文化核心載體。我校現擁有省特級教師2名、國家級骨干教師5人,陜西省教學能手9名、西安市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學能手27人,榮獲全國、省級賽教一等獎教師8人,享有各級專業稱號教師居全省小學前列。如何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發展?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們成立了“名師工作室”。結合校園文化主題,我們將工作室定名為“紡小陽光名師工作室”?!懊麕煿ぷ魇摇本褪墙處焾F隊互動式提升的載體,它在實現學校發展愿景的同時,實現教師個體更高層面的發展。同時,“名師工作室”也是信息交流、資源共享的平臺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共同體。
讓校本研修閃爍智慧的光芒
幾年來,我們在收獲陽光名師工作室帶來教師專業發展幸福的同時,且行且思,從工作室成長的軌跡里也提煉出了“三個三”教師專業發展研修模式,即三坊聯動、三維驅動、三級推動的研修模式。
(一)三坊聯動,搭建教師成長專業平臺。為了彰顯學校名師學科全、專業性強這一特色,學校以學科命名工作室管理下的工作坊,分別設立語文、數學、藝術三個工作坊,各工作坊由“指導專家、主持人、入坊成員”三層級人員組成。指導專家分別聘請陜師大和省、市教科所學科專家友情擔任。工作坊的主持人采用“公布選拔標準——個人自愿申報—組織專家評審—面向全校公示——確定最后人選”五個程序確定人選。對于入坊成員則采用“個人申請——主持人遴選——學校審核”的過程認定。這些入坊成員既是指導專家和主持人培養的對象,又擔負著組織、引領學校其他教師專業引領的任務。
兩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已初步形成了以“名師工作室”為載體的制度框架和實施辦法,構建起了名師持續發展和青年、骨干教師培養的工作機制。更可喜的是我們借“名師工作室”榜樣之力帶動了一批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了學科教學水平的攀升,名師團隊鑄就的精神正不斷渲染著每位教師的心靈,使整個校園都陽光起來。
(二)三維驅動,激發教師成長主體精神。工作坊確立經驗傳播、問題研究、引領成長三個維度的工作任務,以此驅動研修文化建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經驗傳播,讓名師思想光芒閃耀。我們積極倡導和鼓勵經驗共享與合作共長理念下的校本研修文化。一個層面是借他山之石,先后邀請全國名校長馮恩洪、北大王繼華教授、陜師大胡衛平教授、省市專家走進學校,通過學術講座、現場指導、專業咨詢等形式將他們系統的教育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與大家分享,優化教育專家的輻射功能和效益。另一個層面是揚坊內精華。將工作坊主持人、學校優秀老師獨特思想體驗、特色做法通過互動形式的展示,推介給全校教師,主持人和入室成員在交流研討中既實現了自我提升,又帶動著周圍的同伴,展示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文化張力。
2.問題研究,讓名師智慧競相綻放。教師教學既是發現問題的過程,又是解決問題的探索與實踐。遵循“教學問題就是研究對象,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研究,參與研究本身就是成果”的原則。工作坊從“問題入手”分類對待,一類是針對具體問題開展答疑解惑,按照梳理問題——互助研討——專家答疑——反思提升的工作流程,采用問題梳理會、研修沙龍、答疑會等形式進行教學研究和學習,讓教師走向主動發展、完善自我的道路;另一類針對共性問題組織開展課題研究,確立“問題即課題”的研究理念,按照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實踐研究——反思總結的過程,建立課題研究型的問題解決機制。學校目前在研國家級課題兩個,省、市級課題3個。問題研究型課題《小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研究》做為國家級立項課題,并獲全國課題研究先進學校。結合我市啟動的“小課題研究”工作,全校先后共確定了65個貼近教學實際的“校本課題”加以研究,有效推動課改向縱深發展,學校也被市教育局確定為全市小課題實驗基地。
3.引領成長,讓名師之路熠熠生輝:一是研讀奠基。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如果沒有閱讀,就沒有教師真正意義的成長和發展?!备鞴ぷ鞣桓鶕處煂I發展需要,精心繪制專業閱讀地圖。每學期開展“四讀一講壇”活動:一讀教育經典,把握其精髓;二讀教育報刊,把握教育動態;三讀人文書籍,涵養人文智慧;四讀網絡信息,收集教育資源。通過讀書沙龍、好書推薦等活動,讓學習成為教師的一種習慣?!耙恢v壇”即開設“陽光講壇”,教師在這里講述自己的育人故事、研修心得既是一個展示教師風采的平臺,更是教師思想碰撞,促進專業發展的大講臺。二是寫作提升。在閱讀“內化”的基礎上,學校引導、鼓勵教師通過案例報告、教育敘事、教育隨筆等不拘一格的形式,記錄下自己的感受與思考,堅持做到“三個一”,即:每周一篇教學反思、每月一個案例研究報告、每學期一篇專業論文,讓寫作成為自覺行為,讓教師成長為反思型的實踐家。
(三)三級推動,構建教師成長多元體系。各工作坊以不同層面教師為培養對象,分階段確立“新手成長、骨干成名、名師成家”的培養目標,互動交流,完善教師專業成長機制。
1.“青藍結對”助青年教師成長。我們始終把建立互補型、發現型的師徒關系作為青年教師培養的主要途徑,通過“引進專家、貼進課堂、跟進同伴、走進自然”的“四進”活動,有效地促進了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培養的青年教師高軍獲全國英語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教師王沛參加全國信息技術教師課堂教學大賽獲二等獎,雒轉老師的課例《體積與容積》在第十三屆全國新世紀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系列研討會上榮獲一等獎。
2.“微格教研”促骨干教師成名。在骨干教師中開展“微格教研”。提取教師教學流程中的重要環節,采用攝錄像提供教研素材,在教研活動時進行局部的分析,從而展開細致的研究,剖析課堂,會診細節,效果明顯。2013年,5名骨干教師榮獲陜西省教學能手稱號,2014年,6位教師再次榮獲陜西省教學能手稱號。
3.“定向培養”鍛造名師成“家”。對于已經成長起來的學校名師,我們“雙軌并行”定向打造。一是量身定制成家方案。按照學校名師個人專業特點,我們請專業培訓機構制定針對性強的個人培養方案,重點打造,定向培養。先后委派20多位名師進入北師大、上海教科院等教科研機構培訓學習。二是定期評估引領效果。在關注校內名師自身成長過程的同時,學校還將其指導培養情況納入考核中,要求其每學期做到四個一,即:抓一個課題、帶一名徒弟、參加一次市級展示、出一項省級成果,并將考核結果作為申報工作室主持人和市級以上學術稱號的主要依據。一批學校名師成長為西安市和陜西省學科指導委員會成員、“名師大篷車”講師、“國培計劃”指導教師,分別到甘肅慶陽、渭南、灃東新城等地進行學科指導培訓,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
名師工作室的實踐,讓教育充滿思想和智慧。它既是對教師主動成長的一種關懷和支持,也是對學校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形成了學校研修文化的獨特光彩,有效引領著學校的創新發展。學校先后榮獲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實踐基地、陜西省實施素質教育優秀學校、陜西省科研興校明星學校、陜西省課題研究先進單位、陜西省特長生綜合素質教育基地、西安市校本研修基地學校等殊榮。但是,探索的道路是漫長的,校本研修任重而道遠,我們將繼續在這條道路上探究、求索,探尋出高效的研修模式,創建出新型的研修文化,打造出多元的發展平臺,讓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生命之樹綠意盎然,讓校本研修文化在紡織城小學光芒閃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