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如何上好初中音樂欣賞課
作者:江蘇省海門市樹勛初級中學 顧麗娟
發布時間:2014-11-24 11:12:2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初中音樂欣賞課可以將名家名段,通過節選或者整段播放的方式向學生傳送,似松間清泉又像雨后清風慢慢滋潤學生的心田。在了解和領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們逐漸愛上音樂,自主地學習、探索音樂并培養樂感。上好初中音樂欣賞課不但可以幫助教師更為有效地培養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也更能幫助學生開闊眼界、發散思維、豐富知識。由此可見,對初中音樂欣賞課的設計需要重點把握,尤其是需要按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進行合理設計和規劃。
一、分段講解,以聽領會樂曲的意境
聽覺是人獲取外來信息最為直接的工具,從人呱呱墜地那一刻開始,音樂就伴隨人的成長而不斷融入人類的生活中。由此,在初中音樂欣賞課的優秀音樂引入時,可以結合初中生當前的心理和生理需要,選取一些比較具有感染力的歌曲,來為學生培養意境,比如《嘎達梅林》、《花兒與少年》、《瑤族舞曲》等。此類音樂以其悠揚的曲調、明快的節奏、飽含活力的歌詞可以給學生以較為完整的音樂形象,并可以將學生逐步帶入到音樂的意境中,學生從直觀本能上對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情感、情緒等進行判斷之后,就會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音樂印象。
二、問題引導,以想豐富音樂的內涵
在對音樂進行聆聽的同時,還要促進理解。除了進行有感情的范唱、讓學生反復聆聽以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問題的引導來逐步豐富學生的想象空間,在音樂的河流中安靜地、慢慢地體悟,而帶著問題來進行有目的性的聯想和傾聽,更能幫助學生構建起內心體驗的豐富性。帶著問題來傾聽音樂并在安靜欣賞的同時,按照音樂的曲調變化不斷地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邊聽邊思考的方式相對于單純的傾聽,更能豐富歌曲的內涵和外延。與此同時,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他們的內心體驗也會隨著音樂的變調而逐步出現豐富的變化。
三、比對精析,以辨增加對音樂的情感
唯有對比才能更為明晰地凸顯出音樂情感、形式、特點、風格等方面的差異性,并借助感性的方式來促進學生對音樂情感的判定。音樂的對比可以選取同類音樂或者不同類別的音樂,比如《梁祝》和《羅密歐與朱麗葉》中選段的對比,《婚禮》和《葬禮》進行曲的比對。在進行音樂對比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音樂主題進行詳細了解,多媒體課件比較適合教師在進行音樂聆聽對比時,作為背景幫助學生加強對音樂內容的了解。如此,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學生對主體變奏、主題的解析以及音階的轉換等就不難理解了。此外,按照課件提供的內容及畫面,學生對樂曲進行的速度、樂曲如此調配時的情感變化以及力度等方面的轉化配合畫面來進行對比時,其對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以及為何選用此種情感,就能較為容易地進行感知和判定了。
四、律動入境,以動激發探索的興趣
音樂的律動是音樂活力展示的基礎,同樣也是學生對音樂進行體悟的基本條件。對音樂的欣賞不僅僅需要聽、領悟、想象,還需要按照音樂的韻律和動感,從肢體語言的角度來進行表現。比如在欣賞曲調活潑的《龍船調》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分飾幾種角色,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隨著曲調自然地進行肢體表現,比如擊打桌面、拍手掌、拍動自己的肩膀、跺腳等。在極其歡快的音樂曲調中,學生借助不同的動作,自然而然地融入到音樂中,課堂氣氛被調動的同時,學生對于音樂肢體表達的興趣也會同步提升,這同樣也是更為有效的激發學生探索興趣的方式之一。
初中音樂欣賞課是學生提升自身樂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并有效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之一。當然音樂欣賞課本身并無固定的講解方式和教法,不同的學生對音樂的領悟能力不同,不同的學生在對音樂欣賞時其興趣點也具有極大的差異性。教師在進行初中音樂欣賞課設計時,可以在結合學生實際需要和興趣及作品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音樂的有效、有序選編。當然, 這種方式對于音樂欣賞課效用的發揮也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