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眾多教師和專家學者開始考慮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分析能力。而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建立在表象積累的基礎上。

通過學生的表象積累,能夠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向、思考角度以及想象力和理解力。在這個背景下,眾多教師和專家學者呼吁利用表象積累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二者結合共同進步。基于此,本文在此開展表象積累與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結合探討,將從二者結合的可行性以及措施進行闡述,以期拋磚引玉。

一、 表象積累與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結合的可行性

(一) 表象積累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基礎。

表象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時,人們在頭腦中出現的關于事物的形象。從一定程度來說,表象是與人類的思維能力直接掛鉤的,表象積累是培養思維能力的基礎。

思維能力是抽象的,是建立在具體的形象上的。從哲學的角度來說,思維能力就是人類主觀的想象,只有通過客觀具體的形象,才可以產生思維。可以說,如果沒有表象,學生就無法進行正確的思維,沒有表象積累,就無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 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表象積累的升華。

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讓學生更加形象地進行想象和思考,也就能夠加速表象的積累,提高表象積累的效率。也就是說,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表象積累的升華。換句話說,進行表象積累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擴充學生的想象空間,奠定學生思維發展的基礎。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可以更加清晰的認識具體的形象、加深對表象的理解,從而加快表象積累的速度。總的來說,表象積累與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是具有共性和可行的。二者相互補足,互相促進,能夠有效地進行結合,具有非常大的可行性。

二、 表象積累與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結合的措施

(一) 多樣化的感知 豐富表象積累。

表象積累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要加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必須豐富表象積累,也就是要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更多的基礎。表象來源于感知,并不單純地指看,要豐富表象積累,就應該利用多樣化的感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觀察、傾聽、實踐操作等多種形式進行表象積累。只有全方面的、大量化地感知,才能夠建立豐富的具體的形象的表象積累,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展開聯想和想象。

當學生擁有豐富的表象積累后,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豐富的表象積累,展開聯想和想象,提高思維能力。

聯想和想象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手段。在擁有豐富的表象積累后,學生就是要大膽的展開聯想和想象,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對積累的表象進行理解和思考,并且脫離感知的局限性來拓展自己的思維角度,最終提高思維能力。

舉例來說,在數學教學中學生通過感知,深刻地認識到了正方形。正方形因此就成為學生的一種表象積累。此時,學生可以以此展開聯想和想象,將正方形給立體化,形成正方體,又能夠在此基礎上將單獨的正方體想象為多維的立體空間。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是以表象的積累為基礎,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就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高,脫離了表象的局限性。隨著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能夠進行思維的角度和方向會進一步提高和拓展。

(三) 以思維能力來創造表象。

思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隨著思維能力的提高,學生對表象積累的形象的認識更加深刻,所能夠進行的聯想和想象也就更加豐富和寬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行引導,讓學生以思維能力來創造表象,將抽象的思維形象,變成具體的事物。

以上述例子進行闡述,學生在積累的正方形這個表象后,進行思維拓展后能夠得到正方體甚至于立體空間。此時,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將思維后得出的形象畫出來。學生畫出來的形象無疑已經變成一種新的表象,也變得更加具體和形象化。這種形象化后的思維想象也能夠再次成為學生表象積累的素材,使得學生表象積累更加豐富,也更容易進行理解思考,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聯想和想象也更加容易,也就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的來說,表象積累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反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能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表象積累,使二者結合能夠相互促進,共同進步。教師要做的就是將二者有機結合,通過表象積累讓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再利用更強的思維能力反哺學生的表象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