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插圖之美 展現化學魅力——挖掘化學教材插圖資源的思考與實踐
作者:江蘇省如皋經濟開發區袁橋初級中學 宗小琴
發布時間:2014-11-24 11:19:4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化學的學習不應該僅僅是冰冷的數字和嚴謹的實驗,而應當是絢爛多彩、明晰生動的,新教材中精心繪制的大量插圖就是對這一點的最好詮釋。教材中的插圖不只是化學學習內容的點綴,而是引導學生感受化學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引領學生挖掘插圖中的信息資源,體驗其中的美,激發他們對于化學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是我們必須面對和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現象之美——讓學生產生驚奇
教材中加入了一些彩圖,展現了在化學實驗現象中的美妙瞬間,一下子就能抓住學生的眼球,這些精美的圖片比教師的千言萬語都要生動、直觀。這些插圖不僅反映了化學實驗的表現形態,使得現實生活中難易出現或捕捉到的獨特場景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讓學生對實驗操作的過程和結果有了一個預期,而且有效地激發出學生對于開展化學實驗操作的濃厚興趣,產生了強烈的動手操作欲望。
如在教學“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比較”的探究活動內容前,我為學生展示了教材中出現的實驗現象彩色圖片,給學生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他們在欣賞并贊嘆的同時也產生了疑問:“真的會出現這樣像‘火樹銀花’一樣美麗的景象嗎?”在驚奇中學生主動地開始了實驗探究,通過實驗事實證明了實驗現象果然存在。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次呈現了圖片,啟發學生展開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美麗的實驗現象?”學生的思維被充分激活,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和思考,如溶液的顏色在實驗中發生了改變,同時溶液的質量也隨之減少;活潑金屬能將不活潑金屬從溶液中置換出來;鋁、銅在同樣的實驗中呈現出不同的化學特性等等,讓學生從精美的實驗現象圖片中,透過多彩的表面感受到物質的差異性,體會化學既嚴謹又生動的獨特魅力。
二、結構之美——讓學生洞察微觀
教材中還配有大量的粒子模型圖,這些圖以簡單的形式展現了物質內部的結構特點,使得我們平時用肉眼無法觀察到的粒子,清晰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有利于幫助學生直觀感受物質的結構特征,理解物質變化的本質,加深對化學反應的深刻體驗,也有助于引導學生基于微觀層面對一些化學現象進行合理性解釋。
如結構簡單清晰的水分子模型,被學生形象地稱為“一拖二”,幫助學生了解到水分子的構成特點,讓學生想象浩瀚無邊的海洋中那龐大無比的水分子家族,在極端的微觀與宏觀之間形成強烈的對比,令學生印象深刻;再如璀璨光華的鉆石讓人著迷,教師適時地引領學生觀察教材中2009年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繪制的鉆石分子模型的插圖,讓學生了解不但鉆石的外觀使人驚嘆,內在的微觀世界同樣具有令人驚心動魄的美。
三、創造之美——讓學生樂于操作
化學實驗操作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基礎,缺少實驗操作的支撐,化學學習將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因此,新教材中配置了關于實驗操作指導方面的插圖,這些插圖不但繪制出各種精致的儀器,同時也清晰地表現出實驗操作中的裝配過程和細節,給學生展開動手操作提供了有力的參照,便于學生學習模仿,讓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變得更為輕松、有序,引發學生開展獨立或合作實驗操作的信心和沖動。
如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探究活動中,教材通過繪制為我們提供了十余種實驗器材,教師先組織學生將其區分為“發生裝置”和“采集裝置”,并要求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靈活地采用最適合自己的實驗方案,根據圖中繪制的方式進行組裝和配置。整個操作過程中充分發揮教材插圖對于學生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學生顯得興趣盎然,充滿探究的歡樂。教師通過巡視指導了解學生的探究情況,參與學生的談論,指引學生在觀察教材插圖時思考,在組裝裝置時,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問題,幫助學生對實驗操作裝置進行細節上的完善,形成嚴謹的化學科學態度。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圖都是展現化學獨有魅力的良好契機,我們要能把握住教材編者的良苦用心,進行細致有效的指導,努力發掘插圖的內在價值,賦予學生一雙慧眼,引導他們體會插圖所帶來的美妙體驗。讀懂教材從讀懂插圖開始,從插圖中獲取智慧和體驗,拓展學生的認知渠道,讓化學學習因此更為直觀、順捷和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