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語,是語文作業批改中一種常見的批閱方式,便于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業中的優缺點,還可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統一的發展。然而,許多教師的作業批語要么不著邊際,要么僅僅是百分制或等級制。這些批改方式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要善于運用有利于促進學生發展的方式對學生作業進行批改。

一、多一點鼓勵和表揚

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評語,要由衷地為學生作業中的優點“喝彩”。同時,評語中要含著老師真摯的贊許。如果我們不僅對學生作業的質量、解題方法給予了贊揚性的肯定,而且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引導,學生看了此類評語怎能不受到良好的正面影響呢?

評語應婉轉、幽默一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率。”用幽默、婉轉的語言說出嚴肅的道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能為人接受。文明得體的幽默能愉悅身心,激起爽朗的笑聲。評語婉轉、幽默一點,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批改作文時,學生不能正確運用標點符號,一逗到底,可以這樣的評語:“句號瞪著眼睛,引號的眉頭挑起來,感嘆號哭起鼻子:‘我的主人,你怎么不給我們在文中的位置呢?’”錯別字很多時,可以這樣的評語:“你這篇作文從內容到結構,都挺不錯,只可惜錯別字太猖狂,害得那些非錯別字叫苦連天,唉聲嘆氣,我已把它們揪出來,請你把它們關押起來,待發落后再放出來”……這些評語,詼諧中見師情,婉轉、幽默中見力量,學生會在一笑中受到警示。

二、來一點商量和期待

學生不喜歡老師高高在上和盛氣凌人的說教,他們期望和老師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展開情感和思想的相互交流。因此,在作業評語中要盡可能用啟發的方式、商量探討的口吻以及商討性的語句,創造一種民主的氣氛,溝通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渠道,使學生樂于接受。如“做事要有耐心,沒有耐心什么也做不成,還記得這句話嗎?”“爸爸對工作是那么認真負責,你對學習也要像爸爸那樣認真負責喲!”“媽媽那么疼你,你可要好好學習呀!驕傲使人落后,切記”等。這樣的評語既富有啟發性,又不失指導性,不僅讓學生“知其然”,更應讓學生“知其所以然”。

一名學生寫了一篇《尊重老人,人人有責》的文章,我寫上了這樣的評語:“你懷著憤怒的心情寫完了你看到的事情,我也懷著與你同樣的心情讀完了文章,這說明你的文章很有感染力,使別人產生了共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過,寫作上有個要求是‘說明一個道理’,文中沒有闡明為什么要尊重老人,你能否把道理講清楚呢?如果這樣的話,就符合寫作要求了。”這位同學心領神會,她在作文后面寫道:“老師,你指出了我存在的問題,我心服口服,我又重新看了我的文章,確實感到因為道理沒寫清楚而缺乏力量。后來我看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指導》這本書,明白了尊重老人的原因。原來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已對社會做出貢獻,社會上的財富有他們的一份功勞。現在他們老了,應當得到關心和照顧。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體現。老師,您看是嗎?”通過一次有效指導,學生學會了更好的寫作。

三、表揚聲中有批評

對于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一般不要直接批評,而應通過表揚來指出不足,通過表揚來達到批評的目的,使學生樂于接受、自覺糾正,這就是表揚掩蓋下的批評。例如,在指出一個學生的作文詳略不當時,這樣的評語較好:“看完你的介紹,我仿佛也和你一起漫步到荷花池邊賞荷,全文就像一首充滿靈氣與畫意的小詩,如果詳略再處理得當,這篇作文會更出色”。如果批評學生學習不用功,或者失去學習信心時,這樣寫作文評語更起作用:“別認為自己底子差就泄氣,只要你腳踏實地、認真、勤奮地學習,就一定能進步,成功屬于永遠努力的人”,“總把自己看作后進,是看不起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是人生的悲哀,你決不能這樣做,好嗎”等。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揮評語的特有功能,或寫得坦率真誠,多一點鼓勵;或言簡意賅,帶一點商榷;或生動形象,來一點幽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增強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創新的能力,優化學生自身素質,從而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