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就初中生物教學現狀來講,盡管課堂提問現象越來越普遍,但基本上都停留在表層,思維水平不高,未能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教學提問的有效性非常低。因此,在新課標具體要求下,初中生物課堂上教師如何利用優化策略,實現提問的高效性,對教學目標起到推動的作用,已經成為教學工作的重點。

一、加強問題生活化,引出教學內容

教師要立足于學生日常生活,創設生活化較強的問題。首先結合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明確教學重難點,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然后從生活中找問題,尋求問題與生活之間的契合點,創設最佳的問題。比如,在進行“人體內物質的運輸”教學時,筆者根據現實生活中樓房里分布復雜的自來水管道為千家萬戶輸送生活賴以所需的自來水這一事實,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自來水是通過水管進行輸送的,那么人體所需的營養是通過什么進行輸送的呢?還有,在進行“飲食和營養”教學時,筆者從學生當下感興趣的事件入手,用肥胖的例子和學生一日三餐的飲食來設計問題,進而順利引出教學內容,充分調動了學生課堂積極性。

二、堅持循序漸進,加強提問針對性

教師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階梯式的問題,由簡入難、從已知到未知。一連串聯系緊密的問題,要符合邏輯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生物概念和知識的回憶,教師要以簡單的問題設計為主。對于需要深入思考和分析歸納的問題,因為難度較大,教師一方面要根據實際將問題進行細化,設計出階梯式的小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加以解決。另一方面,教師要適時地給予學生一定提示和引導,以便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問題。比如,在進行“能量的釋放”教學時,由于學生認知有限,很難回答清楚能量釋放和呼吸間存在的本質關系,此時筆者就將這個問題進行了細化,設計了許多前后相關的小問題,包括“人處于三種狀態下時,感覺最累的是哪種?感覺最輕松的又是哪種?三種狀態下的呼吸頻率是否相同?能量釋放量和呼吸頻率之間有關系嗎?關系如何?”這樣一來,學生就有了思考和吸收的時間,有效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清晰表述問題,加強提問科學性

在設計具體問題時,教師必須要確保問題的清晰性和明確性。如果問題模糊不清,勢必將影響到學生答案的明確性和標準性。問題措辭要精煉、清晰和具體。一次就提一個問題,并用科學的、專業的、具體的語言加以表述,要避免提出復雜、模糊不清的問題。生物教學語言必須要注意科學性,重視專業術語的正確使用,比如,在進行“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特征”教學時,有的教師因生活習慣很容易將采用口語化表達,說成“家鴿渾身上下除了嘴和腳都是毛”,但這種表述顯然過于口語化,毫無科學性和規范性可言,“嘴”、 “腳”和“毛”非常口語化,在初中生物課堂上應該盡量不要出現這種表述,而是要用生物術語“喙”、 “足”和“羽毛”來表述,這樣就更加科學和規范,學生回答起來也更加清晰明確。

四、提供思考時間,體現學生主體

學生的思考需要時間,教師在提出問題后一定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時間,若是思考時間太短,則會造成只有個別學生能回答出來,而剩下的學生還沒等思考就被告知了正確答案。若是長此以往,那些未經思考就得到答案的學生的積極性將受到嚴重打擊,更談不上問題是否有效了。在學生思考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給出提示,加強對學生的鼓勵。問題回答完以后,教師還可以利用少許時間引導學生對回答加以補充,以此來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性。

五、欣賞學生回答,激發學生求知欲

教師提問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若是學生回答錯誤,或是學生不肯思考,又或是學生的回答極具創意時,教師都不要認為學生是故意的,一味地批評學生,如此一來,不僅不會提高教學效果,而且還會挫敗學生自信心。初中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雖然有許多幼稚的表現,但教師一定要以一顆寬容的心態去對待所有學生,科學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肯定和鼓勵學生,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

總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和原則,積極探索和實踐課堂教學優化策略,實施高效的課堂提問教學,推動初中生物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