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教學模式的理解和感悟
作者:陜西省銅川市新區文家中學 文升運
發布時間:2014-11-21 15:46:2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是洋思中學獨創的一種先進教學策略,在我校經過五年多的推廣和實踐,已日趨完善,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成效。“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高效教學模式的實質,就是課堂教學要體現全過程讓學生學、全過程讓學生思,全過程讓學生去實踐,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一切以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制定、調整教學策略。為此,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掌握“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的基本規程
1.編制好導學案,明確學習目標。導學案應在上一節課下課之前發給學生。
2.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通過自學、小組合作完成導學案設計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盡量讓中等生去輔導學困生,輔導不了的由組長幫助,組長解決不了的請教“小老師”,“小老師”不會的再由教師點撥引導。前兩個環節為“先學”。
3.歸納出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共性與個性問題,為下節課堂展示選好突破點。
4.課堂展示。讓學習實力較強的小組選派代表展示自學中存在的共性與個性問題,即“兵教兵”,教師適當地點撥、點評。
5.當堂檢測。檢查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及時查漏補缺,開展個別輔導。這一環節小組成員要發揚互助合作的精神,共同提高。即實現“兵強兵”。
6.最后要引導學生歸納、小結,上升為理論,指導運用。后三個環節為“后教”。
二、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合理分組,合作交流: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特點相互協商,負責將本班學生按成績優差搭配分為六個組。每兩個組互下挑戰書,月考后兌現,相互競爭,共同前進。小組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操作的順序可以按照“1—2—4—1”進行,自己能解決的自己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進行“一對一”(2人組)學習;2人組解決不了的,4人組解決;4人組解決不了的,6人組解決;6人組解決不了的,班內合作交流。這樣,會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既善待自己,又欣賞別人,優勢互補,最大限度地發揮“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團隊合作學習作用。
2.科學編寫導學案:(1)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編寫時要遵循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他認為:“今天一個孩子在合作中能做什么,明天他就可以單獨做什么。”因此,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時,必須把握好對教材的“翻譯”,把教材嚴謹的、邏輯性極強的、抽象的知識,翻譯成能讀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體的知識,將課本知識整合,確定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并給出實現目標的最佳途徑。這樣就能實現“跳一跳,摘個桃”。
(2)導學案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必須從有利于學生學習操作的角度思考創作,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編寫導學案可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溫馨提示”、“友情鏈接”等補充說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導的欄目。多一些激勵的話語,如“試試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過關”,激發和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
3.課堂展示:首先上課出示導學案中教師重申的學習目標,指出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共性與個性問題,明確本節課重點解決問題。其次,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問題進行展示。展示過程中,要營造“參與無錯”的氛圍。組內學生要分工明確、相互幫助、相互補充,發揮團隊精神,各組之間要相互競爭又要相互鼓勵。因此,在課堂上不時能聽到“我認為”、“我的方法更簡單”、“你的看法有道理,但不夠完善”之類的平等對話,從而營造了共同探究的氣氛。這時,教師的作用是適時的點撥、點評,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再次,教師要對學生自學和展示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精講、點撥,堅持“三不講一特講”的原則。最后,當堂檢測,題目一般分為三個層次:“必做題”,面向全體學生;“選做題”,面向中等生;“思考題”,是拔高題,面向尖子生,這三種題在深度上是層層遞進的。
在這種民主、和諧、高效的課堂氛圍里,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敢于展示,提高了學習效率,提升了學生體驗成功的幸福感,學生會自覺地參與到課堂教學全過程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