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 與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作者:江蘇省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何莊小學 黃富春
發布時間:2014-11-19 10:25:1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階段閱讀總量應不少于150萬字。這在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提高閱讀教學比重的同時,更要重視規避傳統課外閱讀指導工作中的誤區。因此,在教學工作崗位上的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自覺地投入到課外閱讀活動中來,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展閱讀視野,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
一、采取多樣化的課外閱讀指導方法,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要以興趣的培養作為主要推動力。①課內引趣法:即對語文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延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在學生學完古詩后,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唐詩三百首”,或者讓學生閱讀一些兒童詩歌。②故事激趣法:即教師充分結合小學生好奇心比較強的特點,在課堂上給學生講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然后告訴學生故事的出處,引導學生在課外去閱讀更多的相關故事,如可以從《小紅帽》的故事引導學生去閱讀格林童話。③交流展示法:即組織學生相互之間介紹好書,做讀書心得的交流等活動,如有的語文教師在班級的黑板報上專門開辟了“讀書心得”欄目,為小學生語文閱讀心得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臺。
二、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保持學生的閱讀熱情
小學生不僅具有好奇心,還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所以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來開展。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不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有時會希望得到他人的稱贊,滿足自己在閱讀中的成就感。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制訂課外閱讀指導策略時,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來滿足學生個性化的課外閱讀心理。例如,朗誦比賽、講故事、“讀好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的開展,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進而充分調動起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勤讀書的熱情,讓學生時常保持較高的閱讀信心與熱情,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逐步養成。
三、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培養自主閱讀的好習慣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發展的關鍵階段,傳統的“范讀”教學手段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學生多數情況下是聽得懂,讀得出,但卻未必真正理解,也就談不上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的養成。不僅浪費了課內教學的時間,也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喪失了主動性、創造性以及閱讀思考能力。因此,對于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自主意識進行培養,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做到動口、動手與動腦的充分結合,循序漸進地增加學生自主讀書實踐的數量和難度,進而使學生的書面語言感受能力不斷提高,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
四、指導學生有計劃地多讀書、讀好書,提高閱讀效益
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需要有一定的計劃和目標,讓學生多讀適合特定年齡段的精品圖書,這樣才能確保課外閱讀的效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構建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全新閱讀教學形式,拓寬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形式和渠道,增強課外閱讀指導的針對性。同時,小學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讀健康有益的書籍,避免低俗化少兒讀物對學生的影響,多選擇既符合小學生學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又能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的讀物,如《好孩子床頭經典系列叢書》、《安徒生童話》、《冰心兒童文學全集》、《一千零一夜全集》等課外讀物,基本都是集趣味性、知識性和文學性于一體,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和閱讀習慣的養成將是非常有利的。 此外,小學語文教師還應當指導學生端正課外閱讀的態度,養成做讀書筆記、摘錄好詞佳句的好習慣,從而讓學生在閱讀中汲取更多的營養與價值,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益。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課內閱讀的有效補充與延續,在豐富學生知識結構、開拓學生語文視野、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等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處于教學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的課外閱讀指導思想,通過多樣化的閱讀教學形式和引導策略,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和自主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