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好”和“樂”就是愿意學,就是喜歡學??梢娕囵B興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內容產生興趣,再加上老師恰當的教學方法,其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反之,學生把思想品德課當成是負擔,其教學效果自然就差強人意!因此,激發學生的興趣,是上好思想品德課的關鍵。

一、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

心理學研究認為:動機和興趣是人行為的兩大內在動力。學習過程的主體是學生,學習的好壞,首先取決于這一主體是否有學習的愿望和動力,是否有發自內心的對學習的渴望與追求。不論什么課程,如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就相信老師講授的道理,愿意學習老師講授的知識,自然就對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學生如果不喜歡,甚至害怕這位老師,要想他們對這位老師所授的課程感興趣是很困難的??梢?,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以自己淵博的知識,高尚的人格,獨到的見解吸引學生,感染學生,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

二、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和諧、民主、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土壤”。所以思想品德教師要更新角色觀念,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參與學生活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們班有位學生,學習基礎差,身體素質中等,好動,會不時在思想品德課上用手動動同學,有上進心卻持續時間短,如曇花一現。我有時很想生氣,很頭疼,但看到他那天真無邪的眼睛時,看到他甜甜地對我說“老師好”時。我覺得千萬不能放棄他;我覺得千萬不能拋棄他。接下的日子里我有空就跟他聊聊,聊聊他的愛好,聊聊他的興趣。在思想品德課中,我會不時會給他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笑臉、一個贊許的撫摸。對于他的點滴進步,即便是一點點,我也要毫不吝嗇地及時表揚他,讓他感到有一種成功的歡愉與滿足。經過一段時間,我發現他變了,變得功課認真努力了、變得喜歡我這位上思想品德課的老師了、變得喜歡我上的思想品德課了。

三﹑運用妙趣橫生的課堂導入

思想品德課在很多人的思想意識中,是一門枯燥無味、呆板的課程,因此教學效果很低,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巧妙地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優美感人的語言、歌曲、漫畫、講故事等方式導入,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興趣。如講七年級下冊《集體的力量》一課時,我就用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一支竹篙耶,難渡汪洋海,眾人劃槳喲,開動大帆船……”導入新課,學生在歌聲中就明白了,獨木不成林,一個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而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說,教師妙趣橫生的導入,會使課堂更加活躍,學生興趣濃厚。

四﹑運用多種媒體創設視聽情境

在現代政治課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出教學的開放性。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使得課堂教學形象、直觀、生動、圖文并茂,一掃傳統說教式教學導致的沉悶空氣,帶給學生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所以我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堂堂課都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比如在PPT中運用了視頻、歌曲、圖片、動畫等視聽效果,生動、形象、直觀。這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又使同學們加深了對教材內容深入細致的了解,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注重聯系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

思想品德課中“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告訴我們:社會生活紛繁復雜,抽象的說教不可能完全解答生活實踐的所有問題。唯有把空洞的道理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把握正確的方向、掌握科學的方法,才是教會學生 “學會生存、學會交往、學會學習 ”。初中生大多天性活潑,喜歡實踐。所以,教師一定要結合教材實際,聯系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學生關心的問題,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自我感悟,從中體會樂趣,培養情感,懂得道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達到教育的目的。

總之,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有很多種方法,只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教法,就一定能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