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問題與對策
作者: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 徐愛麗
發布時間:2014-11-19 10:18:5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初高中教材內容都進行了很大改動,那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概念和公式,包括韋達定理、二次函數圖象、二次不等式解集的關系等,在初中數學中要么一筆帶過,要么只字未提。教材內容方面的脫節勢必對高中數學教學帶來巨大負面影響,因此要想搞好初高中數學銜接,重要的是做好初高中教材內容方面的銜接。
一、初高中數學在代數方面的脫節
初中數學的教材內容通俗易懂,基本上都有配圖。主要停留在題目計算的表層,未能深入到數學本質思維的探討。很多定義和定理也都是直接給出,而不進行證明。或者部分需要學生進行自主填補的定理空白,也都是教師直接給出結論,經常不進行證明,學生只需記住便可。而高中數學對定義有著非常高的要求,要詳細到位置、規律和性質等。例如,關于橢圓的定義,就給出了限制條件,即曲線上任意一點到兩定點的距離和等于常數(大于焦距),若是將這一限定條件去掉,那么便不是完全意義的橢圓,也可能變為兩條射線。因此數學定義一定要規范,一字一句都非常關鍵。初高中在代數方面的差異成為了教材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知識點出現脫節,必然會導致能力的脫節。
二、初高中數學在幾何方面的脫節
新課標要求下編纂的初中數學教材,具有很強的生活性,基本上都與日常生活有關,比較通俗易懂,學生容易掌握。并且初中數學教材的敘述方法十分簡單,基本以容易記的結論為主,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學生學起來不會有太大困難。但是高中數學卻完全相反,教材內容強調敘述規范性,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嚴謹性、嚴密性和系統性,主要以抽象思維為主,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非常高,每個章節后都設計了大量練習題,題量較大,難度較高。這些都充分反映了高一數學教材內容“高、難、大”的特征。再加上高一上學期的數學實際課時比其他學期短了許多,教學進度呈現前慢后快的特點,還要對部分初高中脫節知識點加以補充,尤其是幾何方面的脫節知識點,這些都增大了教學難度。如此一來,高中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必然會受到挫敗,學習效果自然無法有效提高。
三、初高中數學教學內容銜接的對策
首先,加強入學教育,為搞好初高中數學銜接做好準備。入學教育是搞好銜接的重要前提,也是首要任務。通過入學教育可以強化高中生對數學銜接問題的重視度,克服學生的思維惰性,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加強與同學和老師的互動交流,如此一來,不僅能夠節約時間,而且能夠實現教學相長,有利于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初步了解高中數學學習的特征,為搞好初高中數學銜接要做好以下四點工作:第一,讓學生明確高一數學在整個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第二,通過與初中數學體系的對比分析,讓學生明確高中數學體系的特點。第三,讓學生明確初高中數學在教材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本質區別,并對學生數學方法和策略加以積極引導。第四,請高年級數學成績優異的學長為學生作學習報告,引導學生盡快融入高中生活,放松心情,不斷提高成績。
其次,采用開放式教學方式,做好初高中數學過渡。以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為立足點,以學生實際狀況為依據,靈活采取開放教學。在實際課堂中,要從高一學生實際出發,采用層次教學法,將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分解后,實現逐層落實。在教學進度上,不要急于速成,而是要快慢有度,逐步加快教學節奏。在內容講授上,如果知識點能夠和初中進行銜接,那么教師要加強對舊有知識的回顧,以此鞏固學生知識結構。
最后,重視梳理新舊知識的異同點,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初高中數學之間存在許多銜接點,包括函數、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等,高中數學中的許多結論都與初中時相悖,例如復數和實數的基本概念。所以,在高中數學新知講解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新舊知識的梳理和歸納,為學生構建脈絡清晰的初高中數學知識體系,注重對兩者異同點的梳理,加強對概念正確掌握,如此才能搞好初高中數學的銜接與過渡,實現高一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