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學”作為現代教學的一種理念,反襯出課程改革的趨勢。“少教”并不是弱化教師的作用,反而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的就是“精講”,摒棄糟糠、提煉精華。“多學”指的就是“會學”,即能學會更多的知識,掌握學習的技能與方法,并積極轉化成一種能力、一種智慧、一種情感態度。

要在語文課堂實現“少教多學”,無論是對教師、學生都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突破,既需理論作支撐,更需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作保障。我校依托教育信息技術為切入點,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提升學校內涵發展。

一、依托多媒體,聽說讀寫,少教多學

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精心預設,還需要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的激趣展示。

1.依托多媒體,識字學詞,少教多學。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占有較大的比重,教師教起來枯燥,學生學起來乏味。因此,識字教學的成敗,關鍵在于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精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多彩的內容,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使漢字能夠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教師不需要過多的語言,省時又省力。例如:在教學“采”字時,出現一只手,在苗木上,使學生領會采摘之意。整個學習過程,學生享受著多媒體的聲、光、影的感染,在輕松愉悅中學會知識,使字的音形義不再脫節,并為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2.依托多媒體,交互比對,少教多學。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交互功能,提供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設計多種生動有趣的游戲,來鞏固學生自主識字的效果。例如:對“馳”、“地”、“他”、“池”等形近字教學,通過多媒體演示,采取加一加、減一減、拼一拼、換一換的方法,來區分生字的音形義,將“也”的部分用紅色提醒。同時,可以通過順口溜(如有馬能行千里,有土能種莊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養魚蝦)進一步理解字義。

二、運用多媒體,讀句學文,少教多學

多媒體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又可以展現繁雜錯綜的知識體系,讓學生一看便“知”,一聽便“明”。使教學的重難點,變得生動、形象、具體、易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運用多媒體情境激趣,導讀導學,少教多學。借助多媒體,將文字、聲音、色彩、動畫結合起來,以其獨特的形、聲、景撥動學生的心弦,將學生帶入五彩繽紛、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如在教學《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時,就是通過多媒體視頻,設置情境,烘托氛圍。先展現出一個山清水秀的村莊,天藍水清草綠,讓學生感受美麗。再到一個光禿山體,裸露的沙土,煙霧籠罩的村莊,使學生感受壓抑。突然,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突如其來的洪水泥石流吞噬了整個村莊,使學生感受痛惜。學生親歷了村莊從美麗到破壞再到毀滅,引發學生心靈的震撼,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情不自禁地進入學習狀態。

2.運用多媒體綜合展示,導思導練,少教多學。多媒體教學可以迅速地把課程資源顯現在學生面前,可以大量節省教師講課、板書的時間,學生直接從屏幕上獲取比較全面、直觀的知識,這樣增加了課堂教學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借助多媒體,說話習作,少教多學

現代多媒體,以其豐富的資源,為課堂教學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使作文教學更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點燃學生創作的火花。

1.借助多媒體,趣味說話,少教多學。如寫《美麗的校園》時,教師先讓同學們去校園參觀,并做好觀察記錄。再進行展示交流,引導學生分析,再借助多媒體展示多姿多彩的校園風景圖,通過觀察,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把校園里的景物說得形象真切,寫出來的作文自然井井有條。

2.借助多媒體,快樂習作,少教多學。例如在寫《可愛的小貓》時,有些學生對小貓并不熟知,甚至很少看到,教師的千言萬語也都是惘然。學生無從下筆,如果借用多媒體,播放貓的視頻,引導學生進行細心觀察,再把觀察到的貓外形、性格、生活習性 ,有條理地說出來,這樣寫出的作文就會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多媒體參與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有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作為新時期的教師,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資源,讓多媒體為“少教多學”的課堂“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