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話習作就是自我表達與相互交流,是一種對話,與他人對話,與社會對話,與自己對話的一個過程。這就需要老師在每周的作文指導課上下工夫,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語文教材上安排的習作類型都是學生最常見、最經典的,如果按照課標習作的要求,再將不同類型的習作寫法給學生講透徹,對學生“扶一扶”,給他們一點啟示,那么學生在寫話習作實踐中就經歷了完整的寫話習作體驗,就會逐漸形成習作的能力。

一、磨刀不誤砍柴工——提前預習是前提

提前預習習作要求是寫好作文的前提。教學實踐表明,師生在預習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響作文的質量。那么怎樣提前預習呢?

1.提前審題。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習作2,學生提前預習,教師首先指導審題:這是一篇寫動物的文章,既要觀察它的外形,又要觀察它的動作。

2.提前去生活中實踐,創造素材。首先看是哪一類作文體裁。寫事的,需要提前做什么事;寫人的,需要去觀察人的外貌;寫景的,狀物的都要提前去觀察然后再去作記錄等。

3.提前查找有關佳作、片段、名言警句、歌曲詩句等資料,可學習其中的寫作方法、技巧等,也可以恰當地運用。

二、紅杏枝頭春意鬧——適度指導是關鍵

提前作好寫作的準備了,學生對于寫出一篇好作文就能胸有成竹了。這時再對學生進行適度指導,他們就能夠欣然接受,而不是云里霧里半天聽不明白。

1.引導學生恰當地擬題。

采用讓學生各抒己見,師生補充的方式,并讓他們說出這樣命題的原因,最后教師總結。如寫動物的習作,教師總結如下:⑴直接以動物的名稱擬題,如《灰雀》、《翠鳥》;⑵用“特點+動物名稱”的形式來擬題,如《頑皮的小貓》、《憨態可掬的大熊貓》;⑶以我們的喜愛之情來擬題,如《八哥,不由自主愛上你》、《我的心肝寶貝》等。

2.提供范文打開思路,學習寫作方法。

郭沫若說過:“多讀范文,便能于無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后求其化。”在平時的作文指導課中,我們采用最多的就是讓范文引路。通過教師的讀、分析,發揮范文的最大作用,讓學生更清晰、更深刻地了解本次習作的要點是什么,怎樣寫才能更準確地表達文章的中心。如寫動物的習作,可以總結寫作方法如下:

⑴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描寫動物的外形時,要按照先總后分,或按“頭→身→四肢→尾”的順序,不能想起哪兒就寫哪兒。⑵動物要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先想好要寫的動物有什么特點,然后圍繞這個特點列舉事實加以證明。⑶在描寫中表達我們的喜愛之情。⑷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學生的模仿力很強,提供范文,再結合課文的寫作方法,就可以更好地啟發學生的寫作思路,從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寫作方法。

3.講清注意點。

在教師指導作文過程中,既要根據新課標對習作的要求,還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根據他們的認識水平,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導學生寫作,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在評價時如果學生寫得比較籠統,不注重細節描寫,教師就需要讓他們進一步修改,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一次次的進步。

三、映日荷花別樣紅——自由習作求創新

教師的習作指導結束后,就是學生自由習作的時間了,我常常在這個環節啟發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見聞感受,不要拘泥于傳統的結構章法,可用不同的觀察順序、切入點,嘗試用新的布局去表現。這樣即使是同一件事,由于不拘一格的謀篇布局,學生可以寫出與眾不同、富有個性的作文來。比如《懷念小螃蟹》,學生可以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也可以用倒敘的方法寫。

四、直掛云帆濟滄海——學有所得精彩文

新課標要求學生學會修改自己或別人的作文,所以學生的草稿完成后,我讓他們自己修改多遍后小組修改,并及時發現草稿中的問題,進行點評。這一環節和范文引路同等重要。因為它是每一位學生活生生的作品,它既有學生的成功之處,也包含了缺點與不足。教師要尊重每位學生的作品,對其簡單點評。如果課堂時間有限,可以只對重點部分進行點評。這樣進行多次修改,學生的作文就會大放異彩。

新課標下的作文指導課,是自我表達與相互交流的過程,所以在學生覺得有話可說而又感覺文章無從下手的時候,教師給他們一點啟示,一些指導,就像小孩子學走路給點扶持一樣,是很重要的。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愛上寫作,才會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才會走向通往寫作成功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