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現狀分析

1.學生在被動地學習知識。

目前很多高中數學課堂還是沿循老師講授知識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一直坐在下面被動的接受老師所講解的內容。此外,由于數學科目本身理論性較強,難度也較大,需要有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和較強的思維轉換能力,因此,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積極性較低,造成了學生只是在被動的接受知識,而不是帶著學習興趣積極主動的去學習,結果往往導致了課堂效率的低下。

2.很多學生沒有提前預習的習慣。

在學習新知識之前,花費一些時間來進行預習時十分必要的,通過課前對課本知識進行預習,學生才能更清楚的明確需要學習的重難點,由于班級學生人數較多,層次也高低不均,因此老師在課堂上明確的重難點并不能適合所有的學生,但是很多學生都沒有注重課前的預習,因此在老師講解新知識的時候便容易有不明白的地方,結果導致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

3.學生在學習時不能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有了好的學習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對于數學這門理論性、邏輯性都很強的科目,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更是十分必要,很多學生反映,自己做了很多的數學題,每天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學習數學,可是最后結果卻不甚理想,這就是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的結果,這也是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也成為了阻礙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塑造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模式的措施

以上簡要分析了目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了導致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較低的原因所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形成和塑造不僅僅需要老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學生也需要改變自己的學習行為和方式,由此才能雙管齊下,真正塑造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1.教師應該采取恰當的措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

塑造高效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改變以往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局面,轉而采取積極的措施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具體而言可以:

(1)對學生進行提問。為了使得學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可以針對上節課所講的內容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提問,從而促使學生在課下及時的進行鞏固和練習,比如,在講解必修二中點線面之間的基本關系時,可以對平面的基本性質這個問題進行提問,讓學生分別回答出平面的基本性質所包含的三條公理并且能夠寫出符號語言,這樣便可以使得學生在課下的時間對所學的知識集中注意力進行復習,做到“溫故而知新”。

(2)教學時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講解新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從而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比如在進行數系的擴充講解時,教師可以先展示出幾幅圖片來顯示出數字的發展變化,可以引用遠古時期結繩記事,現如今的山地海拔的測量等圖片讓學生得出數的發展是由于實際生活的需要這一結論,接著對數系的擴充進行具體的講解,圖片的使用可以極大的增強課堂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和豐富性,還能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教師除了要給學生講解知識之外,還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數學學習中方法的掌握很重要,因此,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提示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從而做到“以一反三,融會貫通”比如在講解基本不等式時對于題目“當x>1時,求函數y=x+■的最小值”這一題時,就應該引導學生運用固定的數學公式進行推算,從而解出y=(x-1)+■+1(∵x>1)≥2+1=3即函數的最小值是3的結果,還可以將定義域改變,如改為{x|x>3},讓學生明確基本不等式適用范圍,強調讓學生記住“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做題技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促使學生更快的學習新的知識。

2.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和復習。

教師應該提醒學生在課前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這樣才能更清楚的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從而在課堂上有選擇的對所講解的知識點進行吸收,在老師進行知識講解的時候能夠有效地順著老師的思路,在課下的時候也應該及時地復習和鞏固,這樣才能為新課的開始奠定堅實的基礎,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營造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總之,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塑造不僅僅需要老師改變教學方式,學生也應該做好預習和復習,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有效結合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