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元智能理論概述

加德納定義智力的概念,認為智力應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現出的解決問題或制作生產的能力?!蓖瑫r,他進一步指出人類智能至少有八種:分別是語言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空間智能。

二、多元智能理論對中小學科任學科隊伍建設的意義

1.多元智能理論揭示出科任綜合學科在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方面具有與語數學科同等重要的學科地位。

多元智能理論要求把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的教學放在與語數同等重要的地位上。這一點對于經濟和教育比較落后并且差距不斷擴大的西部農村落后地區的中小學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客觀上賦予了這些地區中小學教育的職業教育屬性,要使中小學畢業生與城鎮或發達地區的勞動者處于同一起跑線上,要求在多元智能的開發培育上下更大的功夫,甚至應當把語數的教學作為基礎,而把其他具有職業前景的學科作為“主科”對待。

2.多元智能理論對科任綜合學科隊伍智能的多元綜合提供了平臺。

要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必須以教師的多元智能為前提,科任綜合學科組的設立為整合組內各門學科的力量,發揮功能團體育人優勢奠定了組織基礎。廣大科任教師深刻認識到要將在培育學生的多元智能方面所具有的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教師要自覺轉變單一的定型化的知識結構,成為“復合型”和“研究型”的新型教師。

3.科任綜合學科在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方面具有天然的綜合性優勢。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與中小學各門學科一方面存在簡單對應關系,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復合對應關系。實踐證明,某一種智能的形成和發展,既是某一門特定智力教育及實踐活動重點作用的結果,也是各門相關學科教育和實踐活動綜合作用的結果。科任綜合學科組各門學科的教師同處一組,為教學內容的橫向流動、教學目標的相互滲透、方法手段的相互借鑒進而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提供了可能,為構建多元切入、達到學生的全面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4.多元智能理論為科任學科組織的升級創新提供了動力。

縱觀中小學學科組織的現狀,基本上呈現出單科學科組、年級學科組、語數科任學科組三種形式,運用多元智能理論來審視這三種教研組織,它們又都不完全符合多元理論發展需求。適合復合型教學觀、個性化教學模式的學科組織,應該是學科和年級二維交織的矩陣結構,同一教師既是學科組的成員,也是年級組的成員,分別以不同的身份參加不同任務教研組的活動。

三、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加強科任綜合學科隊伍建設必須樹立的幾種觀念

1.多科融合的教學觀。

多元智能理論要求在科任綜合學科課程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發掘每一門學科內部的多種智能因素,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優化教學手段,以一種智能為主,滲透多種教學目的,發展多種智能,知識、技能、品德、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審美能力、溝通交往能力等相互融合,全面發展。

2.多樣個性的學生觀。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一個正常人至少都具有上述八種智能,但由于遺傳與環境因素的差異,每個人在各種智能的發展程度上有所不同,而且每種智能有其獨特的發展順序,而在人生的不同時期中開始生長與成熟。這要求科任綜合教師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某種顯在或潛在的智能因素,并相應地采取適合其特點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培育出全面發展或個性突出的新一代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學生。

3.多維立體的評價觀。

多元智能理論對傳統的標準化智力測驗和學生成績考查提出了嚴厲的批評。根據多元智能理論,科任綜合學科的教育測驗應當通過多重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在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境下進行;應把教師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結合起來、效果和態度評價結合起來,以發現每個學生區別于他人的智能特征,并以此為依據設計和采用適合學生特點的不同的課程、教材和教法,幫助學生發現自我價值,教會學生“揚長避短”,充分發展學生的多種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