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理論的精髓。它強調教與學、學與用、知與行的結合,提倡理論聯系實際,十分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那么在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實踐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理論,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打造一個充滿生命張力的高效課堂呢?

一、做中教,做中學,玩轉快樂小課堂

陶行知強調: “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下工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這一經典的教育理論給我們揭示了教與學的統一性,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教會他們學會學習,學會自己去獲得經驗和知識,并不斷在實踐中鍛煉和提高這種能力。

1.玩一玩。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形式,能輕易地調動起孩子參與的積極性,使孩子們在游戲體驗中認識周圍的世界,發展想象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可將識字的內容編成各種有趣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輕松識字,如最常見的“找朋友”游戲。在教《歸類識字》時,我們就可以準備好偏旁和基本字兩類卡片,每個孩子人手一張,有的拿的是偏旁,有的拿的是基本字,然后孩子們全體出動,在“找朋友”的音樂中拿著手中的卡片開始“找朋友”組字,看看誰找的“朋友”最多。孩子們笑啊鬧啊找朋友,在積極的互動中動嘴、動手、動腦,不僅學會了本課生字,還能創造性地學習這一課中沒有的生字,何樂而不為呢?

2.猜一猜。低年級學生對謎語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字的形狀或意義先編個字謎作示范,如“囚”:四四方方一座城,城里關著一個人;“回”:嘴比嘴大,嘴比嘴小,嘴被嘴吃,嘴被嘴咬。讓孩子們去讀,去猜,激發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引導孩子們抓住某些漢字的字形特點,自己學著編謎語。快樂的猜謎氛圍,能使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活潑。

3.賽一賽。兒童好勝心、進取心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中組織小型的比賽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激勵孩子識字的方法。如小組比賽、男女生比賽、同桌比賽、和老師比賽等。比一比誰的記字方法巧,誰的認字速度快,也可以挑戰老師,誰寫的字最漂亮,還可以比一比小組所有成員的識字累計成績,成績最差的小組,要向最好的小組學習,最好的小組光榮地接受集體識字獎章。

二、以“做”為中心,挑戰生活大課堂

生活,是最鮮活的識字課本;社會,是最生動的識字課堂。教師不能拘泥于學校的小課堂,更應引導孩子走向生活的大課堂,讓他們在沸騰的生活中主動識字,建立起一個開放的識字教學系統,讓孩子們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1.教一教。孩子都是善于學習和模仿的,所以當小老師是低年級孩子最樂此不疲的游戲。我們可以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結合課堂的識字教學,有意識地布置這樣的作業:比如回家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認字,或者教幼兒園小弟弟小妹妹識字,比比看誰教會的字多。讓孩子在模仿老師教學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他們識字的熱情,在生活的實踐中不斷掌握識字的技巧,提高識字的能力,成為學習的主人。

2.認一認。一年級新生剛入學時,對身邊的新同學不熟悉,卻很好奇。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契機,利用兒童的好奇心,發動孩子們制作自己的“名片”,貼在自己的座位上,讓孩子在認識和結交新朋友的過程中,認識漢字,結下純真的友誼。還有發作業本,在孩子的眼里可是一項非常光榮的美差,教師可以借機提出:能認全全班同學姓名的小朋友優先來發。再如,生活在商業化社會里的孩子,每天都面臨各種標語、商標、招牌,教師可以讓家長帶著孩子們到生活中去認識標語牌上的字,認認這個招牌上寫的是什么,那個店叫什么名字……孩子們親歷了漢字從生活中來、回生活中去的奇妙,自然會去主動識字,享受識字的樂趣。

3.讀一讀。孩子的大部分時光是在家庭中度過的,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也要盡可能地發動家長們在家庭中創設讀書識字的學習氛圍,每天在家中開展半小時 “父母伴我天天讀”的活動,讓孩子們在父母的陪伴中增進情感,溫馨識字。

總之,只要我們堅持“教學做合一”,就一定能構建出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高效的識字教學運行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