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習題講評教學的 三個重要環節
作者:江蘇省海門市樹勛初級中學 陳 博
發布時間:2014-11-18 17:47:1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所有的課型中,數學習題講評課是一種很常見也很重要的課型,而在平時的教研活動中對這類課型的研討卻不是很多,也很少有人拿它來上公開課,因為要上好習題講評課并且要上出亮點是不容易的。一堂優秀的習題講評課能為學生查漏補缺、解決疑難問題、糾正常見錯誤、改進解題方法,從而達到開闊解題思路和提高學習能力的效果。一堂隨心所欲或是只報答案的習題課,只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上好習題課,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至關重要。那么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如何才能使習題講評課達到最佳效果呢?筆者認為習題講評課和新授課一樣,必須重視并細化以下三個環節:
一、課前準備:正確掌握學情,以學定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绷曨}講評課也是一樣,課前的準備必須要充分,特別是要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熟練程度,因為這對講評課教學目標的定位非常重要。講評前的準備工作可以從教師、學生兩方面入手:教師要做好“批閱”“剖析”“挑選”這三個環節;學生要做好“一訂”。
1.仔細“批閱”——摸清“病灶”所在。批閱的要求是要對學生的作業全批全改。這是教師掌握第一手資料的最佳途徑。通過對學生作業的全批全改,將錯題進行統計分類。批閱,關鍵是了解和收集,是把脈,為了摸清“病灶”所在。
2.檢查“一訂”——給足“自愈”時間。批閱完的作業要及時下發,學生在第一時間用藍筆訂正。要求學生首先在錯題旁注的錯因分析和自己“一訂”結果,其次再找一道相同類型的題整理在錯題集上,最后準備在課上展示自己的“一訂”成果。教師可以抽查學生的“一訂”情況,由此修改自己的講評課教案,以“訂”定教。
3.認真“剖析”——設計“治療”方案。認真剖析學生錯題,分析學生錯誤答案、錯誤根源、解題習慣。學生一般常有的錯誤方面有:馬虎、遺忘知識、知識模糊、知識混淆和思考盲點等。針對這些方面來設計有效的“治療”方案。治療方案的指導思想是放大錯誤點,降低再錯幾率,樹立學習信心。易馬虎的地方要千錘百煉;容易遺忘的知識點要變換理解角度;易模糊的知識點要揭示本質內涵;易混淆的知識點要注重對比區別聯系;思考盲點要設立切入點引導學生步入其內。
4.精心“挑選”——開出“特效藥”。挑選題目要精心,要少而精。所挑的題目要有針對性:針對各錯誤點,針對要加強的知識點,針對解題習慣的改良,針對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這些題目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收獲。具體操作:先從學生的“一訂”中挑選幾題,可以調動學生“一訂”積極性,培養學科情感,樹立學習自信心,然后再做適當補充。
二、課上操作:注重合作交流,收放恰當
我大膽嘗試以下幾種做法:
1. 對錯誤率較高的基礎習題,采用“自我反省法”。從“一訂”中找出錯因分析全面深入的學生,由這些學生講解錯誤成因和正確做法。這個方法適用于知識基本應用題,這類題是攻克難題的基礎,是通往更高樓層的階梯。
2.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整理典型題目并總結解題方法。這個做法對學習能力不強,不能獨立總結題型和方法的學生很有幫助。而且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說也是一次鍛煉的機會。再讓每個小組展示各組的歸納成果,互相補充,教師做最后總結。
3.巧設疑問,激活學生思維。對大部分學生感到困難的題目,精心設計分割成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巧用問題尋找突破口,讓學生積極參與思考、討論。并且還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4.鼓勵學生通過改變題設中的一個條件或是改變圖形的位置等把題目進行延伸。一題多變或是一題多解,訓練學生發散思維,提煉解題技巧。
三、課后反饋:及時檢驗成果,錯題再練
習題講評課后,首先要及時檢查學生的“二訂”情況,然后,教師可以根據錯題集和學生課上表現再設計幾個針對性強的練習題,作為反饋練習或是錯題再練,要讓易錯易混淆的問題再多次出現在練習中,達到鞏固的目的。這時的作業“量”要恰當,避免出現題海,還要注意作業分層。
總之,習題講評課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從課前課后下的工夫看,所花的心思可能比一堂新授課還要多,這樣才能讓習題講評教學有效化和高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