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生命 潤澤幸福 ——小學語文教學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情感育人
作者:江蘇省東臺市頭灶鎮曹丿小學 錢愛東
發布時間:2014-11-18 17:42:1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伴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開展得如火如荼,怎樣的小學語文教學是科學的、符合人性以及學生個性發展的?我想良好的課堂成效僅僅是一個支點、一個驛站,只有讓小學語文教學實現情感育人,才是語文學科新課標改革的最終目標。本文以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為例,談談語文教學如何實踐溫暖生命、潤澤幸福。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生活體驗中領悟情感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高效課堂的保證,良好的師生關系為課堂營建出和諧、向上的課堂氛圍,對于促進學生自主能力、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等都有積極的意義。小學語文課堂是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全面培養的課堂,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語文課文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引導學生融入生活體驗,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領悟情感。
結合六年級上冊《觀書有感》這首古詩,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們理解朱熹這位宋朝的偉大思想者和學者,他一生勤奮讀書,形成了很多著名的創作理論和經典名言,比如我們所熟悉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一個人,就要不斷讀書,不斷學習,同時要不斷實踐,才能獲得成功,才能對社會有更大的貢獻”等等,在與學生一起細細品讀這首詩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詩歌內涵的過程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談談自己在實際生活中是如何讀書的?基于我與學生之間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與我在交流中打開了心扉,有的學生直言不諱地說自己平時讀書就感到頭大……基于課堂中言無不盡的交流與溝通,學生從詩歌中獲得了較大的教育價值,有的學生不禁反思,自己之前對讀書有一些誤解,其實讀書是為自己讀的。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之下,通過生活體驗的交流,學生情感教育的大門被打開了。
二、提高文本情感滲透,在朗讀體驗中領悟情感
朗讀,不僅是學習語言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提高學生審美水平的有效方法。朗讀是藝術的“再創造”,它化無聲的文字為有聲的語言,再現詩文的內容和思想感情,有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重視朗讀,不但提高閱讀能力,還能從整體上提高語文能力。筆者認為朗讀文本是一個很好的手段,在功利性的應付考試的教學中,這個手段往往會被一些教師所忽略。而在朗讀中可以有效融入情感領悟,在文本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滲透,引導學生在朗讀體驗中提升情感領悟能力。
以《我愛你啊,中國》為例,這是一篇現代詩歌,文本運用飽含深情的筆墨贊頌了祖國美好的山河,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之情。我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在朗讀中領悟情感。通過學生的朗讀,學生體會到文本中作者飽滿的激情和情感。同時,我又運用多媒體將《我愛你中國》這首歌呈現出來,通過現代詩歌與一首經典的愛國歌曲相結合展現,學生在朗讀、歌唱的過程中感悟著作者的愛國之情,也將這種情感傳遞給了自己。
三、實施拓展提升素養,在情境體驗中領悟情感
寫作教學是小學英語高段的重點和難點,小學寫作教學時,我就經常采用拓展的方法。比如有一次以“我的母親”為題要求學生寫作,發現不少學生交上來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無非是生病了媽媽送孩子去醫院,自己淋了雨。這時候我運用多媒體將一些名家寫的人物文章呈現出來,比如朱自清怎樣寫父親、巴金怎樣寫母親,古人如何在詩歌中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之情等等,通過這些拓展呈現出來,學生的寫作思路就被打開了。在作文講評中,我改變傳統的教師評講的方法,引導學生之間互評,學生小組之間一起評,評出美文、評出錯別字和句子,一起修改潤色,取得了預期的成效。
總之,溫暖生命、潤澤幸福,小學語文教學只有不斷走在情感教育的路上,才能引領小學語文教學綻放別樣的精彩,才能真正實踐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使命——教書且育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也很好地實踐了小學語文的人文關懷,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用好的方法引導更高效的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