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慢慢走我聞到了花香,原來路上還有花園;我感到微風,原來夜里的微風這么溫柔。慢著!我聽到了鳥叫,我聽到了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咦?我以前怎么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是上帝叫一只蝸牛牽我去散步。教育特殊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和他們一起走過他們的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需要我們用心靈去貼近心靈,他們將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生命中最美好的一面,我們又何妨放慢腳步,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這是寶雞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姜少華在周記里寫的一段話。姜老師告訴記者,學校自辦學以來將師德教育作為工作重心,啟動開展了“五心兩情”(即對殘疾學生的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包容心和對特殊教育事業的感情、激情)等一系列的師德教育活動,并要求每位教師每月至少寫不少于500字的教育隨筆兩篇。老師們逐漸從這些活動中通過深入的反思,領會了作為一名特教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還有成就感。

一、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加強思想建設

一走進寶雞市特殊教育學校,你一定會驚訝于這里優美的教學環境、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以及處處洋溢著的溫暖和諧的人文氣息。寶雞市特殊教育學校直屬于寶雞市教育局,是國家中西部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項目,2013年12月16日正式辦學,學校占地20畝,建筑總面積13120平方米,建有教學綜合樓、學生公寓樓、餐廳及地下停車場等。作為市教育局直屬的一所新建學校,學校肩負著“引導學生生存發展,促進學生與社會融合”的特殊使命,保證讓每個學生擁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實現快樂成長,是學校追求的最大目標。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抓鞏固,三年出品牌”的總體思路,學校堅持“義務教育出成效、醫教結合贏口碑、特教科研促發展”的辦學策略,高點起步,快速發展,努力推進學校走上“以德立校、文化潤校、研修強校、特色興校”的內涵發展之路;盡力為殘障少年兒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辦好讓家長滿意、讓政府放心的特殊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辦好一所現代化、高質量的特教學校,科學、健全的管理是必備的條件。學校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特殊教育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以科學、民主、穩定為前提,強化精細管理,抓實師德教育,保證了學校運行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一)確定“生命如虹”的校園文化核心理念

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從辦學性質及科學的教育觀出發,學校提出了“生命如虹”的校園文化核心理念,以及“紅色之愛”、“橙色之路”、“黃土情深”、“藍色遐想”等主題內容,形成了一核心、四板塊、七主題的全面而立體的校園文化建設思路,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多姿多彩,用文化來塑造學校卓爾不群的特色品牌:虹蘊七彩,寓意生命的多彩,“生命如虹”道出了每個生命都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每個生命都是平等和值得尊重的;歷經風雨洗禮,方見美麗彩虹,“生命如虹”傳遞的是一種自強不息的生活態度。殘障學生只要自強努力,一定能實現夢想。彩虹彎彎,猶如橋梁,“生命如虹”寓意學校就是連接殘障學生與社會的橋梁。

(二)加強政治理論學習

學校年輕教師占絕大多數,加強教師政治理論學習是學校科學發展的思想保證。學校建立起每月兩次的政治學習、業務學習制度。把黨史、《黨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等作為必學內容,并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文件選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論述摘編》、《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等內容,在學習的過程中,把活動開展和業務學習有機結合,全體黨員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做到了以學習促進活動深入開展,以活動帶動學習有效進行。

(三)實施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在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出臺了學校《財務制度》、《行政工作制度》、《教務工作制度》、《德育工作制度》、《總務工作制度》、《績效工資實施方案》等各項規章制度,這些制度涵蓋學校管理的各個層面,形成了較為合理的目標性、精細化、過程式的管理機制,成為學校工作的綱領和準則,使各項工作在建校之初即體現了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克服了工作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四)全心全意抓好師德教育

學校定期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舉辦教師職業道德座談會,啟動開展了“五心兩情”(即對殘疾學生的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包容心和對特殊教育事業的感情、激情)師德教育活動、“五心兩情”師德演講比賽,樹立教師從事特殊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成就感。為每位教師建立了心理健康檔案,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引導教師保持良好的工作熱情和狀態。

(五)加強領導班子建設

作為特教學校發展的領導力量,學校領導班子加強特殊教育業務知識學習,認真貫徹《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八項規定等黨紀政紀條規,嚴格執行“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議事原則,增強了班子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

(六)扎實細致開展招生、入學工作

市特教學校的開辦為寶雞市視聽障礙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越方便的學習生活場所。為使所有符合條件的適齡學生都能夠入學,學校認真組織招生工作,通過與市縣殘聯的聯系,將所有教師分配到寶雞市各縣區,走街訪鄉,登門入戶,詳細深入地宣講入學政策。同時借助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對學校招生進行宣傳,也擴大了學校的影響。多項舉措,使學校與寶雞市所有適齡學生的家庭都取得了聯系,按計劃完成了招生任務。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在校70名殘疾程度不同、認知水平不齊的學生生活學習秩序井然,整潔的儀表、奔跑的身影、陽光的笑臉已成為校園最美的風景。

(七) 完善設施設備配置

根據特教學校設施配備標準及辦學規模,學校對教學、生活設施等進行了認真考察,制定了科學合理的配備方案。校長智淑嫻親自參與眾多設備的考察了解,以認真負責的態度配置設備,以確保配置不必要的浪費,質量合格保使用。截至目前,學校配備有心理咨詢室、感覺統合訓練室、多感官訓練室、語言訓練室等各類功能室19個,以及教學電子板、公寓呼叫系統等多種專業教學、生活設施,在滿足學生正常學習、康復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

二、注重質量,做實常規,夯實教育教學

學校要想發展,教師是中堅力量。年輕教師占絕大多數是寶雞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實情。學校把特教理念有創新、教學方法有突破、學生管理不懈怠、特教研修有進度作為目標,著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團隊。

(一)一絲不茍抓質量

一是制定并實施了《寶雞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常規職責》和《學生一日常規》,嚴格制定了教學常規、教案書寫規范和作業批改要求,依據職責進行教師、學生常規管理。二是堅持教師超周備課和“三課”(說課、聽課、評課)、“八備”(備課程標準、備學生實際、備知識能力、備德育滲透、備有效教法、備學法指導、備書面練習、備實踐材料)。三是嚴格執行教學過程集體備課制度、課堂巡查制度、作業批改制度、學情反饋制度、教師學生考勤制度。四是初步建立了基礎課程與特色活動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在開齊基礎課程的基礎上,開展了視障聲樂、聽障陶藝、生活指導等8門第二課堂特色活動,培養學生興趣,發掘人才,為辦出學校以文化教學為常規、藝術特長發展為方向的特色奠定了基礎。

(二)持之以恒抓教研

一是完善并出臺了《寶雞市特殊教育學校校本研修計劃》和《寶雞市特殊教育學校教科研工作制度》,為學校教研工作的開展指明方向、有效指導。二是建立了教研組每周一次教研活動、每月一次“互幫促學”組內研討課活動、每位教師每月一次組內上課交流制度,并要求每位教師每月至少寫不少于500字的教育隨筆兩篇。截至目前全校教師已撰寫教育隨筆300余篇。三是組織教師參觀高新一小等名校,嘗試引入高效課堂理念,打破傳統特殊教育固有的窠臼,努力改善觀念落后、課程陳舊的現狀,力爭在建校之初就能享用寶雞市課改成果,探索特殊教育和高效課堂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信念和樂觀的人生態度,為辦出學校特色奠定基礎。

(三)一心一意抓師訓

學校牢固樹立“質量強校”的思想,廣泛開展多種教師培訓活動,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能力。組織全體教師赴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專業培訓;分批派出9名班主任教師在西安第二聾啞學校參加了一周的實踐學習;派出4名教師參加了陜西省特殊教育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培訓并分別赴北京、上海進行跟崗實踐;對全校教師進行了峰力無線調頻培訓;舉辦了學校第一屆教師手語、盲文、“三字”(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基本功大賽。多種培訓活動的開展提高了教師專業能力,開闊了教師專業視界,有效促進了教師勝任特教工作。

三、著眼實際,體現特色,強化德育引導

“道德是教育的根本”。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是素質教育的根本體現,更是幫助殘障學生更好融入社會的題中之義。

(一)強化德育隊伍,營造育人氛圍

一是建立了一支能力強、作風實的班主任隊伍。建立了班主任每月一次的集體交流制度,班主任每月完成一篇工作記事。討論學生管理實際并研究相應對策。二是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設立了校園小衛士,在就餐、就寢和集體活動中協助教師進行管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榮譽感。三是增進家校溝通。堅持每次學生離校日召開家長會,實時與家長溝通,教育指導家長對學生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四是認真落實了領導值周、教師值日、生活教師值班三級安全管理體系,檢查反饋、督促作用得到了較好發揮。

(二)抓好常規德育,體現學校特色

一是著眼細節抓好養成教育。從聽障、視障學生實際出發,堅持正面引導和嚴明紀律約束相結合,學生每次返校日召開專題班會進行文明禮儀和衛生要求,并把常規養成融入到每節課和每天就餐、就寢前,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教學、生活的有序開展。二是通過每月一次集體升國旗和每周一次班級升國旗及國旗下演講表彰典型,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完善了值周評分制度,每周檢查評比一次,公示上墻,獎懲分明。三是加強心理健康指導。針對視障和聽障學生多疑、敏感、易怒、固執等現象,學校心理咨詢室給每位學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檔案,定期評估,跟蹤教育。同時,多次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疏導心理障礙,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開展豐富活動,強化德育引導

一是貫徹落實市教育局《“德潤寶雞·書香陳倉”中小學德育行動計劃》精神,舉行了建校首次升國旗儀式;開展了“新學期、新起點、新氣象”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活動,視障生我愛媽媽詩歌朗誦會,聽障生手抄報比賽,“文明禮儀我先行”系列活動,法制教育系列活動,“愛新家、做主人”內務整理評比活動。二是結合“知恩感恩,與愛同行”主題感恩周活動,開展了感恩父母養育日、感恩師長教誨日、感恩同學互助日、感恩社會關愛日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和引導學生心懷感恩、懂得報恩、學會知恩。這些活動對學校良好的發展氛圍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校以來學校得到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在“六一”兒童節暨首批少先隊員入隊大會、“助殘日”暨“感恩扶殘助教”活動中,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上官吉慶,市委副書記陳光明,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白升安,副市長劉桂芳,市委副秘書長唐利軍等市級部門領導專程來學校慰問師生,各級領導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和師生精神風貌給予了高度評價。近一年來,市級各部門,市中醫院、大潤發超市、寶雞市綠夏服飾有限公司、學生家長為學校捐贈了價值50000余元的校服、被褥、文體用品。在學校承辦的“關愛特教少兒”活動中,愛心企業家為學校捐助50000元補助,有效解決了學生家庭的實際困難。與此同時,學校積極爭取,多方協調,高標準實施學生營養補助計劃,截至目前為在校70名學生補助餐費19000余元。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特殊教育更是推進教育公平,體現社會文明、進步、和諧的重要標志。用愛和責任辦好特殊教育不僅是寶雞市特殊教育學校肩上的重擔,更是黨和政府的重托,社會各界的厚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寶雞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智淑嫻女士這樣說道:“2012年10月,按照組織的安排,我從寶雞幼兒園來到寶雞市特殊教育學校擔任校長一職。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是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需求和特殊教育學生的教育需要,發展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更好地融入社會。幾十年的幼兒園工作不僅僅給我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更是將愛進行了無限的詮釋,而這正是特殊教育所需要的最大基礎。對我來說,工作崗位雖然改變了,但不變的是對教育的忠誠與良知。讓殘障學生也能感受生命的多彩和生活的美好,寶雞市特殊教育學校將會是我新的耕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