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
作者:西安高新第一小學 孫華云
發布時間:2014-10-21 16:41:0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教學中,如何讓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結合生活的實際,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好奇心,好勝心,不失時機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現將初步探索贅述如下:一、 巧設導入情境,誘發學習興趣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堂數學課也同樣如此。在教學中,巧妙設計故事情節導入新課,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設計了這樣一段小故事,“同學們,你們喜歡聽《西游記》的故事嗎?老師今天給大家講一段孫悟空和豬八戒的故事。有一天,豬八戒聽說花果山上的仙桃已熟透,就急忙來到花果山上,想一飽口福。可是,孫悟空卻不買他的賬,硬要他回答完幾個問題才讓他吃仙桃,急得豬八戒直叫快出題,快出題……”一下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渴望學習新知的興趣高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不知不覺把學生引入了新知識的學習中,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教學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互啟發、共同提高、實踐創新,形成一種生動活潑、潛力無盡、人人參與、主動積極學習的活動形式。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按照學生的座位分成四至六人一組,人數不等,每個小組都是一個合作的群體,這一形式為每位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也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見解的機會,使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三、 巧聯生活實際,培養學習興趣
對小學生來說,能夠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就是最好的數學學習,也是培養學習興趣的一個好辦法。所以,我們的數學教學應從小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從生活中找素材,多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找數學,想數學,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常見的百分率時,我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去找數學素材,首先組織學生做游戲,拋硬幣、砸沙包、口算競賽等,并計算出拋硬幣正面朝上的幾率,砸沙包的命中率,口算競賽的正確率,最后請學生計算當天本班學生的出勤率。在教學中,采摘生活數學實例,使學生容易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應用價值,從而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 巧設開放練習,提高學習興趣
許多學者認為:發散思維與創造力有直接聯系,是創造思維的核心,是培養和測定創造力的重要標準之一。據此,開放練習題教學,堅持一題多解、一題多思、一題多變,尤其是對一些通常的題目進行非常的訓練;對通常的概念進行非常的理解,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思維模式,將題目的條件、結論拓寬,使其演變為一個發展性問題,或給出結論,再讓學生探求條件等,都是使常規性題變為開放題的有效方法。設計數學開放題要選擇有用、有趣、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容易進入解決問題的角色,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新思維提供更廣闊的數學天地,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解決問題中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只有這樣,數學才富有生命力,才能激發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五、 采用真誠評價,培養學習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我本著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真誠評價每一位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善于捕捉學生的創新火花,及時準確地給學生以肯定和鼓勵,保護他們的求知欲和創新欲。教學中不以某種固定的答案、模式為標準,限制學生的思維,應從多角度、多層面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評價問題,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充分利用教材因素的同時,要非常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重視教學中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為學生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真正實現“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