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的實施需要課程資源的支持,但教師們一方面普遍感到課程資源匱乏,另一方面對身邊蘊含的豐富的課程資源缺乏認識,這就要求我們教育者去開發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課程資源。本人在課程資源的開發方面作了較好的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利用音樂、圖片資源

在講授“勤勞節儉伴我行”一節的“贊美勞動,謳歌勞動”時,讓學生朗誦了《憫農》的古詩,再用多媒體出示了一組相關的圖片。同學們既體會到古人在田野上勞動的辛苦,又體會到勞動的美,勞動的崇高。從中感悟到:集體勞動的壯觀,勞動氣勢的磅礴;勞動真正充實了美,勞動真正創造了美。

再用歌碟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嘹亮的歌聲回蕩在教室,也回蕩在大家心里。同學們很自然地感受到:被“四人幫”壓制的勞動熱情,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她蕩滌了世界。這種熱情將在古老的中華大地上產生劃時代意義,將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創造人間奇跡。

通過圖片及歌曲,大家認識到:勞動不僅是創造碩果和幸福的手段,而且是凈化靈魂和弘揚中華精神的一種方式;勞動使人聰慧,給人快樂,還能洗刷人們思想上的灰塵和靈魂上的污垢,讓人高尚;人類崇尚勞動,世界才能殷實厚重。

二、利用影視資源

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學科教學,而是全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和共同承擔的責任。在社會生活中,有大量的影視作品充實著我們的生活,豐富著我們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開發和利用這筆寶貴的資源,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學“我自信,我快樂”一節的“自負的危害”時,我引用了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故事。課前讓學生觀看電視劇,然后整理、交流。課堂上先讓學生講這節故事,有一位學生講到:“曹操親率83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長江北岸,大笑三聲:“吾83萬大軍,踩踏就能蕩平江東,天下萬歸一也。”謀士建議說:“丞相,我軍不習水戰,諸葛亮又詭計多端,還是小心為好。”“周瑜小兒,諸葛村夫何足懼也,哈哈哈。”另一位學生補充道:“頃刻間,孫劉聯軍一把大火燒得曹軍哭爹叫娘,紛紛掉入長江,葬身魚腹。而曹操僅領上七十二騎人馬,敗走華容道,在連天大雨陪襯下,又遭關羽的伏擊。”于是提問道:“為什么會遭如此慘敗?”學生答:“曹操指揮失誤。”又一學生說:“曹操的狂妄,目空一切。”又一學生:“曹操的自負心理,做出的錯誤判斷,導致慘敗。”那么,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應該怎么做?學生齊答:“克服自負心理,樹立自信心。”

三、利用小說資源

在講授“挫折是一把雙刃劍”時,我引用了小說《楚漢演義》中的《霸王別姬》的故事。課前讓學生閱讀小說,然后在課堂上展示交流。一學生拿出準備的材料大聲地講述:“楚漢兩軍,經過多年拉鋸式的戰斗,已接近尾聲,楚軍敗退烏江邊。楚霸王看到八百子弟兵在“四面楚歌”聲中散去時,已萬念俱灰。”另一學生說道:“有人建議說:“霸王,先別急,江東百姓在期盼著我們,先過江東,再作計較。”霸王卻說:“不能也,無顏見江東父老”,然后殺姬跳入烏江。于是,我提問道:“如果霸王聽了下屬的建議,先過江東,會怎么樣?”學生齊答:“楚漢分爭的歷史要改寫,霸王的稱謂要更換,有可能是項王或項帝。”我又問:“那么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學生回答到:“霸王沒有正確地面對挫折。”這一課沒有多費口舌,同學們很自然地認識到:要正確地面對挫折,不能被困難和挫折所嚇倒,應把挫折作為磨礪意志的墊腳石。

如果沒有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再美好的課程改革設想也很難變成實際教育成果。因此,作為一名思品課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課程觀,積極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為自己的教學所用,使我們的課堂天天有“活水”,成為永不干涸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