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江蘇省海門實驗初中 施 飛
發布時間:2014-10-21 16:36:2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中國的應試教育催生了一大批只為應付考試的學生,讓很多學生成為應試教育的傀儡。但事物的演變發展就是這樣的,新的事物取代舊的事物往往是需要大量的經驗以及實踐來檢驗的。像傳統的老師在臺上講得唾沫橫飛,學生在臺下聽得昏昏欲睡的教學模式,顯然是與我國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大相徑庭的。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一種能帶動學生積極性,化枯燥為生動的教學模式。所以,“合作學習”這種先進的、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上是極其必要的。
一、合作學習的基本概念
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之間組成一個個小團隊,然后通過團隊之間的相互協作,高效率的完成學習任務,其核心思想就是加強團隊合作。而且對這種學習方式的考核,是根據整個團隊的任務完成量和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幫助、參與積極性以及操作能力等為主,這就是這項教學方式的與眾不同的方面。
二、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實施
1.給學生們灌輸合作學習的教育理念。
傳統的教育觀念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受到了禁錮,使得學生們在生物學上具有嚴重的跟從性、盲目性及逃避性,同時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處在白熱化階段。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開展,恰恰是通過對師生關系的改變,使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平等化,讓學生們在遇到問題時可以毫無避諱地與教師探討及請教。在這樣的一種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們擔負著多重身份,他們既是完成這次學習任務的引導者,同時也是參與者,能更好地與學生們進行互動、交流及合作。學生們通過這樣的自主學習過程,所獲得的收益遠遠要比那些傳統的生搬硬套來的豐富。
2.提高教師合作學習的教學技能。
對于初中學生們而言,剛剛接觸生物學這門學科可能會面臨著兩方面的困難:一方面可能會是教學內容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可能是教師的教學技能過于單一。教學內容是統一的,可能我們無法對其進行改變,但是教師的教學技能確實是可以改善的。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開展,就是以教師具備良好的團隊組織能力及協調能力為基本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科學的編排,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通過在完成學習任務中的分享和交流,在學習探討過程中分享彼此的經驗、心得、知識儲備,把達到團隊之間的共同進步定為終極目標。
例如對植物細胞教學過程,如果教師僅僅是依據課題照本宣科,給學生們講解植物細胞的結構、功能、細胞模型的制作等,這樣空洞的教學方法是無法達到我們所要求的效果的。如果教師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在課前給學生們講述一個關于植物生長的小故事,然后引發他們對植物細胞結構的討論。再讓他們去戶外找一樣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植物,把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理的劃分,讓學生們帶著自己的植物到實驗室找結果,要求他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小組為單位對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進行分析和描述,最后整理好再進行討論。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首先不僅不用只聽教師的片面之詞、還能動手動腦參與到對問題的分析和解答,還可以勾起學生們極大的好奇心。通過與其他學生和教師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更是激發了他們無限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自主性。
3.給學生們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
眾所皆知,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的本質是在完成學習任務中要注重分享和交流,那么課堂紀律也是不可忽視的,教師要營造學習氛圍,給學生們指引正確的學習方向。因此,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的前提,必須是要給學生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生物學是一門既生動又枯燥的科目,因此要培養學生對這門科目的興趣,主要還是取決于教師們自身的教學風格和對教學模式的選擇,合作學習方式恰好是對初中生物教學方式的最好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