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語文作業的變奏曲
作者:江蘇省啟東市少直小學 徐政群
發布時間:2014-10-21 17:06:2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語文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學科,它是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形成的基礎。作業作為語文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鞏固知識、掌握技巧、提升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對語文作業不夠重視,形式單一,內容單調,評改呆板,大大降低了作業的應有成效。我認為語文教師應構建有效的作業評價機制,注重豐富作業形式,創新作業設計,立足學生發展,努力唱響語文作業的變奏曲。
一、關注個性,展現作業情趣
過去,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過多地流于文本形式,作業形式單一,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張揚,束縛了學生創造潛能的發揮。新課改要求作業設計應該體現開放多元的原則,關注學生個性成長,體現課內外、學科間的知識融合,要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現作業的情趣。平時,我不拘泥于文本形式,結合學習內容,鼓勵學生用圖畫、剪報、手工、表演等形式展現作業成果,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手段來豐富知識,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如學了《伊索寓言》,我讓學生走近伊索,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舉行故事表演比賽;學了《蘋果里的五角星》,讓學生動手嘗試,證實課文所講的內容,同時引導學生寫寫實驗小發現;學了《黃山奇松》、《黃果樹瀑布》等課文后,讓學生帶來旅游照片,開展“我的足跡”交流會;學了《公儀休拒收禮物》,組織學生排演課本劇,向全班作表演匯報……如此作業激發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體驗,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不僅獲取了豐富的知識,也展示自己的個性和才能。
二、關注自主,提升作業效率
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教師要注重通過作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質疑解惑,培養學生搜集、獲取知識的能力。作為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造機會,營造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語文作業已經不再是過去那種機械、重復的抄寫、默寫,如此作業只能成為學生身心的折磨,嚴重壓抑學生的自主發展。教學中,我設計作業注意留給學生自主空間,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提升作業的效率。如生字新詞教學之后,我讓學生說說你已經記住了哪些字的字形,已經記住的可以不寫,對于沒有記住的去想辦法記一記,再認真地寫兩遍。著重指導學生理解的方法,讓學生說說在什么語境中可以用。這樣的作業布置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發展。
三、關注分層,促進長足進步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在作業布置時教師也應該關注學生的差異。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分層作業設計,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身能力的基礎上主動參與語文作業,發展語文水平。例如在學完了古詩《游園不值》后,我主要設計了這樣的分層作業:(1)背誦、默寫古詩《游園不值》;(2)讀完古詩,你腦海里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想象一下,用一段話寫下來;(3)搜集課外描寫春天的古詩,比較它們描繪景色和寫法的異同。三項作業從鞏固積累到拓展寫話,再到詩文鑒賞,由易到難,體現作業練習的梯度。學生根據自身的語文學習水平解決相應的題目,能力強的選擇難度較大的作業去完成,能力弱的完成基本題目就行。這樣,所有學生都能保證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得到訓練和進步。
四、關注評價,激發學習動力
作業評價也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師對學生作業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能夠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首先,教師在檢查作業時,要多進行賞識評價,要善于發現學生在每一次作業中的個性行為,欣賞學生作業中的創新舉動。對于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要不吝贊揚,肯定學生的書寫美觀,感嘆學生的想法奇妙,欣賞學生的表演精彩……一句真誠的贊美,一個的賞識的目光,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尊重和愛,有時甚至會改變學生的一生。其次,也不是所有學生的作業完成都盡如人意,對于質量不高,甚至存在錯誤的作業,教師可以采取延遲評價的方式,幫助學生理清錯誤原因,待學生糾正后再進行評價。
小學語文作業應該是貼近學生生活又充滿情趣的,豐富而又獨具個性的作業設計更能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價值觀,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