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如何實施 校本研修工作
作者:陜西省延安市子長縣東風小學 路國軍
發(fā)布時間:2014-09-09 16:45:2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我國百萬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問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師的培訓、學習,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如何把學校構成一個學習型的組織,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科研機制,是擺在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為此,就學習、探索、實踐、實施校本研修工作,談一談自己的點滴心得。
一、校本研修的內容
目前,有些學校在實施校本研修的過程中仍然是“濤聲依舊”,茫然無措,不知該研些什么。我認為應從研究自己的行為,解決自己的問題人手:1.加強理論學習。2.加強教材培訓。3.落實集體備課。4.狠抓課例研究。5.開展沙龍研討。6.勤寫教學反思。7.認真總結提煉。
二、校本研修的實施
1.教研與師訓相結合。
①舉辦專題講座、報告會和匯報會。每學期由兩位校領導作專題講座和報告,青年教師作學習匯報,以擴大學習的輻射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②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學校組織教師參加了國家、省、市舉辦的“研討會”、“名師精品課展示”,在青年教師中開展“走近名師”等主題研究活動。通過閱讀名人專著、觀看名家視頻、聆聽名師講座、進行教育實踐、寫學習體會等途徑,讓青年教師領略名家的風采,走名家發(fā)展之路。
③挖掘校內資源,舉辦業(yè)務培訓。由教導處牽頭,對全體教師進行了計算機業(yè)務培訓。中青年教師學會教案的制作,青年教師學會幻燈片、課件的制作和多媒體的使用。舉行幻燈片、課件展示活動,促進教師的業(yè)務成長。
④充分發(fā)揮教育教學雜志的傳媒作用,加強了教師業(yè)務學習。學校每年支出達一萬三千余元,為每兩位教師訂1份教育教學雜志,由年級組長管理,期末將雜志交回圖書室,擴充學校共享資源。實行借閱制度,在教師中開展了業(yè)務學習筆記展覽和業(yè)務學習匯報活動。為教師提供了業(yè)務學習和理論學習的材料,促進教師業(yè)務水平和理論水平的提高。
2.教研與教學相結合。
①充分發(fā)揮市、縣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每學期由省、市教學能手就語文、數學分別為全體教師上高質量的示范課,發(fā)揮榜樣示范的作用。
②開展“青年教師評優(yōu)賽教”活動,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水平。每學期,在青年教師中開展了“課堂教學技能大賽”活動。教導處成立評委組,采取青年教師報名、自選課題、統(tǒng)一安排、現場打分的辦法,評出校級教學能手,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水平。
3.教研與科研相結合。
教研活動分四個層次,即行政領導檢查督促,教導處指導推廣,教研組研究總結,骨干教師領銜研究。
①加強課題研究,注重措施的落實。學校教科研室要確立課題,制訂長期有效的研究措施,落實具體工作。如在師生中開展了“端端正正地寫字,寫工工整整的字”活動,堅持常年加強訓練。每學期教導處都要舉行“師生書畫大賽”,予以獎勵,并以年級組為單位辦好了“書畫長廊”,展示于樓道墻壁上,掀起全校師生學畫練字的熱潮。
②扎實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師業(yè)務水平的提高。教研組結合學校工作計劃,由教導處牽頭健全教研組組織機構、制訂教研組學期目標任務、教研工作落實措施,統(tǒng)一印發(fā)活動記錄。并以表格的形式確定活動時間、活動地點、活動內容、中心發(fā)言人,使教研活動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規(guī)范進行。充分發(fā)揮教師業(yè)務成長的主渠道作用。
③定期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組、數學組、英語組分別舉行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搭建學生展示才華的平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④學校教科研室設計印發(fā)???,促進校園文化的交流。每學期,學校教科研室承辦五期《東風小學校刊》,設有教師論壇、學生作文、藝術天地等欄目,印發(fā)各班各辦公室,極大地調動師生踴躍投稿的積極性,促進校園文化的相互學習與交流。
基金投入,保障校本研修。學校設立專項基金,用于購置資料,印發(fā)材料,獎勵先進,形成激勵機制,構建學習型校園,研究型校園,專家型校園。
校本研修是一條新課程推動教師成長之路,是創(chuàng)辦學校特色的重要支撐,是創(chuàng)設教師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學校文化。在此,謹以我校的一些做法,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以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謀求共同發(fā)展之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