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學生,既要學習各科新知識,還要復習初一、初二的舊知識,同時還必需做各科知識的整理、歸納、綜合。壓力驟增,時間又很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理科的學習及英語、政史等容易提分的科目上,忽略了語文的學習,這讓很多語文老師焦急、抱怨但卻無奈。在這樣的現實面前,就要求我們的語文老師多動腦子,多想辦法,在有限的語文課堂上,最高效地傳授知識。具體怎么做呢?這里,我談談我的做法。

首先,明確目標。

這里的目標指老師在初三伊始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定下的中考奮斗目標。比如針對我們班尖子生只是個別,大部分學生都是中等生的情況,我確定班級整體目標為語文成績90~102分之間。為什么呢?因為對于中等學生來說,大部分成績的取得得益于他們的踏實、努力,靈活性的、綜合性較強的題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定的計劃是抓基礎、拿閱讀、保作文。

抓基礎就是考試中的積累與運用的27分要求95%的同學必須拿到25~27分。因為這部分主要是課內基礎知識,通過復習完全可以做到。偶爾出現的對聯或標點知識,靈活性及綜合性都較強,對同學們不要求。

拿閱讀就是指語文考試中38分的閱讀與感悟部分,要盡可能拿到28~30分。這里我也明確要求說明文及文言文的閱讀不能丟分,因為說明文的閱讀客觀性較強,只要多讀幾遍文章,答案就在文中。而文言文在平時的教學中本身就很重視,雖考察的是課外文言文,但知識卻是課內的,只要將這個詞在課內的解釋對應在這里即可,這樣的題對那些踏實、認真的孩子來說不難。散文的閱讀相對來說靈活性較強,對學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較高,所以11~12分的散文閱讀我只要求學生拿到6~8分就完成目標。

所謂保作文就是作文只要老老實實、穩穩當當拿到40~42分就行。因為中等生普遍學習相對吃力,平時沒有閱讀的時間,知識面較窄,閱歷也少,要他們寫出內容新穎、主題深刻、境界較高的作文幾乎不可能。所以對作文的指導我主要在圍繞中心、結構清晰、書寫工整三個方面的要求及訓練上。

其次,瓜分課堂。

所謂瓜分課堂是指把課堂分成3個部分。10分鐘的基礎考核,25分鐘的知識講授,10分鐘針對性的訓練。10分鐘的基礎考核根據階段性目標有時是字詞的聽寫,有時是課文的背誦,有時是名句的默寫。考核方法有時是個別抽查,有時是全班聽寫,有時是全班挨個過,還有時是學生考老師。總之,盡可能的花樣多些,激發學生的興趣。25分鐘的知識講授主要是新課的傳授。在前面10分鐘的激發下,學生普遍達到了興奮狀態,這個時候聽講效果明顯提高。最后的10分鐘針對性的訓練是針對前面所講的知識點做適當的鞏固訓練,這樣當天知識當堂消化,就可以少留作業甚至不留作業。我覺得這樣比那些胡亂應付寫成的作業效果好多了。我的學生就常常感嘆語文作業最少,語文學得最輕松,但成績似乎也還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