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選擇媒體資源,著力構建高效課堂
作者:陜西省眉縣城關中學 李海君
發布時間:2014-09-09 16:27:1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構建高效課堂,必須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師生的共同發展為宗旨,構建以人為本、生態和諧的高效課堂,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變成生命與生命、心靈與心靈的對話交流,使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的邏輯與理性的掌握過程,更是人性與創造性的形成過程。
一、媒體資源應用中存在的誤區
2011年我市各高中開始了“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實驗,課改進行了一段時間,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視了學生自主學習成果和學生合作探究的展示、問題解決與評價,卻忽略了傳統媒體與多媒體資源設備的使用,倒是黑板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掛圖、錄音機、實物模型、視頻展示臺、交互式電子白板等資源被棄之不用,造成投入巨資建設的現代化教育技術設備資源被嚴重浪費,甚至理科的一些演示實驗都被以播放視頻代替了老師的操作,本末倒置。
二、媒體應用被淡化的成因分析
1.教師對“一案兩單”的設計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相應地在教學媒體的設計、應用方面思考略顯不足、準備不充分。因而需要平時加強對“一案兩單”電子稿的收集和積累,構建各年級、各學科“一案兩單”資源庫。
2.小組自主討論、協作學習評價,以小黑板為主的分組應用展評,淡化了其他媒體(電視機、視頻展臺、投影機、電子白板等)的作用。
3.“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的推廣應用,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實際教學、媒體資源應用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學媒體選擇依據
1.依據教學目標。每門課程、每個單元、每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目標,為了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體去傳遞教學信息。比如要使學生知道某個概念,或理解某種原理,或掌握某項技能等,可選擇圖表、實物或三維動畫等。為了激發興趣、升華情感可選取音頻和視頻媒體。
2.依據教學內容。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性質不同,對教學媒體會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語文、思品、歷史等學科的教學中,可以借助于視頻等視聽媒體向學習者提供一定的情境。另外圖片、風光片、故事片等視聽媒體,使學習者有親臨其境的感受,以加深它們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在數學、科學、物理、化學等學科教學中,可提供實物模型、圖表、動畫等媒體。
3.依據教學對象。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者對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樣,選用教學媒體時必須顧及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及知識背景。另外,在兩種效果接近的媒體中進行選擇時,也可適當考慮學生的習慣和愛好。如,為小學生可多選擇動畫、投影、視頻媒體,為中學生選擇媒體可增加一些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理性認識的分量,重點應放在揭示事物的規律上。
4.依據媒體特征。各種教學媒體具有不同的適用性。在實際應用中,只有最適用媒體,而沒有最優媒體。只有充分了解各個媒體的優點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揚長避短,對它們進行綜合應用。比如,能用實物觀察的,就無須用圖片和視頻,能動手實驗操作的,就無須用模擬教學。
5.依據教學條件。教學中能否選用某種媒體,還要看當時當地的具體條件,其中包括資源狀況、經濟能力、師生技能、使用環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因此,理論上的最適用媒體,不等于實際上的最適用媒體。例如,在語文、英語等語言課和政治、歷史等課堂上學習成果展示與評價時需要在小黑板上大量書寫學習結果,這時完全可以用視頻展示臺將各個小組學生的自主學習結果或合作探究的過程展示出來,既大范圍的展示各類學生的學習過程,又節約了大量的時間,為后面的拓展訓練創造了時間上的充裕條件。
選擇什么樣的教學媒體、怎樣運用這些教學媒體,才能使教學更為有效,這是教學設計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把握住問題的關鍵,在堅持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兼顧其他因素。
總之,媒體輔助教學應該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和教師兩方面的積極性。媒體教學是一把雙刃劍,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使之更好地為高中教學服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無論我們上課采用何種形式,不管這節課是什么內容的課,媒體在課堂教學中永遠只能是輔助位置。它的一切設計都應為教學過程服務,而不能代替教學過程,變成視頻播放。教師要恰如其分地利用這個教學工具,揚長避短,總結經驗,真正高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