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我受學校委派帶領五個高一新生前往美國姊妹學校——美國賽格斯高中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交流學習活動,這是我校派出的第九批出訪美國賽格斯高中的交流師生。在交流期間,我們住在寄宿家庭,零距離地接觸美國的本土文化。通過一個學期的交流學習,我們對于美國高中生的日常生活、美國文化、美國高中教育以及美國大學等都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賽格斯中學的課程設置完全不同于我的想象,學校每天有七節課,學生除必修課英語、數學、美國歷史、自然科學(物理、化學、生物中選擇一門或幾門)外,他們還有很多選修課可供選擇,如經濟、藝術、舞蹈、戲劇、音樂、體育、陶藝、攝影、木工、體操、電影剪輯、電視拍攝等等。在數學課程中,從一般中學的幾何代數到大學的微積分直至線性代數等大學高年級的課程,應有盡有。自然科學的科目除了物理、化學之外,還有分子基因等大學的課程,無論是數理化還是人文學科的課程,都有高于全國大學統一考試課程的大學課程。不論學生選哪些課程,每天的課程設置是完全相同的。我認為這樣設置課程給學生帶來了方便,他們很容易記住每天的課程。如果學生選修了藝術或體育課那就意味著他們每天都有這些課,這在中國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不過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美國對學生基礎教育全面性的重視程度。在這里我了解到每所學校的校長都有一項擅長的運動而且相當專業,他們甚至還充當著這項運動的教練工作,賽格斯中學校長Bill Bolde就兼做過棒球隊教練。學校非常重視體育及文藝活動,每天公布的Pipeline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俱樂部及運動消息。除此之外,學校校報制作得別具一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報的版面設計豐富多彩。主題設計目的在于加快師生了解,開拓學生視野,關注學生身心發展,敢于揭露身邊不良現象。校報中專版配有教師個人照,介紹新教師,還有教師背影照,讓學生猜是哪位教師,非常有趣。我清楚地記得一期更有特色的報紙,編輯配了一張觀看比賽時觀眾吶喊的精彩場面的照片。照片旁白為:你能找到八位你認識的老師嗎?

校園電視臺節目設計費盡心思,幽默詼諧。校長親自參與,與學生共同表演。電視臺節目一周播出4天,(周三例外,每周三早上有全校大會,教研會或輔導學生時間),在每天早上的第二節課前播出,每期節目時長8分鐘。節目開始之前是向國旗宣誓。全體學生、老師起立,右手放前胸,面向國旗宣讀誓言,學生的態度非常認真。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怎樣做的。節目播報內容涉及校園新聞,俱樂部活動消息,節假日活動及生活常識、溫馨提示等各方面的內容,都是由學生自己拍攝,自己剪輯,自己主持。我們很難想象這些同學每天在課余時間為此付出了多么艱辛的勞動。更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節目校長Bill Bolde親自出馬,表演詼諧幽默,這種輕松愉快的播出形式頗受學生喜愛!

在交流期間,每天我除了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全新文化氣息以外,更強烈地感受到作為一個美國中學老師的高度責任感和職業幸福感。同行認真的工作態度與執著的敬業精神令我驚訝!

賽格斯中學的每位老師每天上五節課,有個別老師還會上到六節課,每節課時長五十七分鐘,并且大多數是不同班級、不同層次、不同學科。他們每天備課任務是很繁重的,除此之外,由于在美國沒有教輔資料,所以老師要承擔命題任務。與此同時他們還要批改作業及各種測驗的卷子,因此每天的工作量很大。還有許多老師在放學后還要帶學生進行訓練兩個小時,因為除了教學任務之外,有些老師同時兼職文藝或體育隊的訓練任務。盡管各類工作繁重不堪,但是他們做事卻從未馬虎過,而是堅持一絲不茍,認真對待。

學校每天早晨六點五十五分開始上第一節課,全天共七節課,學生一般選上六節。因此第一節有課的老師到校就格外早,其他老師七點四十五分到崗。每天下午三點左右放學后,你會看到教室里仍然有很多老師在批改作業,認真備課,還有一些老師留在教室里為學生補習功課。學生們每周各科都會有測試,這些成績會影響期末成績。如果學生們對自己的測驗成績不滿意,他們可以找老師重新考試,這樣無形中給老師們增加了工作量。每天親身體驗著美國同行們的日常生活,想著國內學校的同事們,由衷感嘆:成功的確來之不易,不管身在何處都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

在美國的五個月時間里我經歷了一種全新的文化氛圍,這段寶貴的經歷無疑豐富了我的人生。從接觸的美國人身上我學會了應該以微笑來面對人生,以快樂來定義生活!當你遭遇不公時,應相信否極泰來,舍棄是一種更廣闊的擁有!與此同時,不同的教育教學理念也給我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我堅信自己未來的人生旅途會變得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