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本上說,好的教育是能促進學習者健康成長的教育,而學生的健康成長是一種習得的結果,因此,好的教育應該表現為學生的好的學習。

2007年秋季,我省全面進入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隨著新課程實施工作的逐步開展,一些制約改革的深層次問題逐步顯現,不少問題成為推進新課程改革不可回避的新矛盾。特別是學生學習方式問題,是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問題的焦點所在,也是課程改革的難點工程。放眼全國基礎教育領域,一些新涌現出來的“課改名?!蹦皇恰皩W習方式”上的“創新”,其目的就是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課程內容”,以期獲得好的“課程評價”。我省也有一批學校參與實踐,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其中,西安高新一中的“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與創新能力培養”課題實踐研究①,在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

和其他學校的做法相比,西安高新一中的探索和努力有其獨到之處,那就是不孤立地看待“學習方式”問題,而是從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學習環境等構成的教育系統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行卓有成效而又艱辛的實踐,即“以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為核心的‘TCTS’系統建構”。以此為核心的教育改革實踐,旨在改善和整合學校各教學要素及其關系,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為核心,積極構建有機的學校教育教學系統,實現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協同高效發展。即通過學校課程體系的構建,滿足學生的選擇性發展要求,增強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有效課堂的持續探索,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示范性和引導性;通過拓展學生學習途徑和范圍,使學生感受和體驗轉變學習方式的必要性與價值;通過社會教育資源的引入和整合,為學生搭建展示現代學習方式的平臺和橋梁。

目標巡航(Target Cruising)是指學校要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具體的培養目標和辦學目標,并根據學情和條件的變化及時調整和完善辦學目標,從而使學校始終處于一種適應自身特點的最佳的發展狀態。

課程助力(Curriculum Assistance)就是通過建立符合學校辦學目標,符合學生發展需求的課程體系,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按照人才培養目標—學校課程目標—學校課程建設原則—學校課程結構—特色課程建設等方面,按照目標—模塊組—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創造性課程的結構,構建學校課程體系,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課程化。

教學導引(Teaching Guidance)就是為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轉變,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實施聚焦課堂—課堂觀察—課堂模式構建為主線的“三位一體”課堂教學創新活動,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基本模式及結構優化方式,形成基于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社會參與(Social Participation)就是深入實施學校教育和社會資源的整合,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更深刻的社會基礎。

基于“TCTS”系統建構的學生學習方式變革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科學、有效和個性化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成效和良好的辦學效益。在實踐上得到兄弟學校發展的實踐檢驗,在理論上解決了基礎教育發展和課程改革面臨的實踐困惑和普遍性問題。

當然,高新一中的探索還存在很多問題,但只要方向正確、工作扎實,就一定會取得突破。

(①為解決課程改革過程中的突出問題,省教育廳委托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就現存問題進行了系統梳理,確定了11個研究課題,本課題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