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理想信念教育
作者:陜西省興平市委黨校教研辦主任 劉永民
發布時間:2014-08-21 15:31:4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青年節在北大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倡導“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號召“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為當代青年樹立和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明了具體方向。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及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黨的十七大首次將其納入報告中,并確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
社會的價值體系就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任何社會都有其自身的核心價值體系。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過程中,結合中國國情,總結、提煉出了具有時代氣息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1.中國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源泉
中國的傳統文化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和思想淵源。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曾經存在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它是在歷史的發展中逐漸積淀形成的,是文化的“活的靈魂”。它貫穿于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禮儀、風俗習慣等諸多方面。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思想領域的重要體現。正如毛澤東所指出:“中國現時的新政治新經濟是從古代的舊政治舊經濟發展而來的,中國現時的新文化也是從古代的舊文化發展而來。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決不能割斷歷史。”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升華和創新
中國傳統文化也有它固有的保守性和落后性,科學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是要全盤繼承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吸其精華、剔其糟粕,就是要以辯證唯物的觀點,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并賦予嶄新的時代意義,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升華和創新。“敬德保民”、“民貴君輕”、“政得其民”、“君舟民水”等民本思想,都被毛澤東思想改造成為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主張,吸收和改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貴和尚中”思想,充分認識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貴和尚中”思想的現代價值,提煉出適合當代社會發展的“和諧文化”,提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了中國古代的“知恥”文化傳統。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中國整體社會價值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發揮著主導作用,同時也決定著整個社會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其中,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這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有機統一,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體內容。離開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就失去了方向和靈魂;離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就失去了內核和主題;離開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就失去了精髓和主旋律;離開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就失去了價值坐標和道德標準。
黨的十八大報告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一步凝練的基礎上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理論的統一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深層次的精神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社會的深刻變化以及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我國社會、經濟、生活各個領域都經歷著巨大變化。不斷涌入的各種西方思潮與中國傳統價值觀和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發生著激烈的碰撞,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很大變化。黨的十八大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青年是推動社會前進的有生力量,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青年一代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當代青年
青年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是社會前進的推動力量。梁啟超曾在《少年中國說》中講到:“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青年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正處于時代發展的前沿:一方面接受著傳統價值觀念的教育,另一方面又要經受各種外來新觀點、新思想的影響,強烈的沖突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和多元性,導致當代青年主導價值觀不清晰,評判是非的價值標準模糊,價值取向趨于多元化。
(一)當代青年亟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指導,確立正確的價值觀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而人們在價值觀上卻呈現出模糊的態勢,特別是當代青年價值觀呈不確定性。青年普遍信仰缺失,隨機測試總是得到一堆不同的答案,有的甚至直接回答沒有信仰;許多人缺乏愛國主義精神,對國家大事和民族安危不愿關注;集體觀念淡薄,個體意識增強,極端個人主義膨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滋長,忽視道德品質修養等,這一切為國家、民族和社會帶來了巨大危機。“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決定著這個社會的行為準則和努力方向。中國社會呼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代青年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統領。
(二)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當代青年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1.有利于樹立當代青年的信仰追求
社會深刻變革、改革不斷擴大,外來文化大量涌入,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士趁機鼓吹中華民族是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中華大地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民族精神早就滲透到每一個中華兒女的骨血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年,樹立唯物主義世界觀,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就是當代中國青年的信仰和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旦形成,就會擁有更高的追求和人生目標。正確的價值觀有利于生活、事業的成功,促使青年人成為一個有利于社會、有利于人民的人。
2.有利于建立新型社會道德規范
當前,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意識、價值取向越來越呈現出層次性,決定了不能用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的社會成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包容性,體現了思想道德建設上的廣泛性要求,符合不同層次群眾的思想狀況,涵蓋不同社會群體和社會階層的不同訴求。具有強大的整合力和引領力,是聯結各民族、各階層的精神紐帶。
3.有利于維護民族賴以生存的根基
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和科學技術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國正在經歷著深刻的社會轉型和變革,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只有堅定馬克思主義共同理想信念,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良好局面,才能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三)當代青年應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青年是社會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青年時期正是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青年應經常自覺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熏陶。價值觀養成又是一個逐步積累、加深的實踐過程,核心價值觀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能幫助指導青年逐漸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包含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的價值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對公民自身的要求,當代青年應當自覺遵循與踐行,提升道德情操,牢記歷史使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勇于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