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有質量的縣域 學前教育的三原探索
作者: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科研處副處長、副教授、博士 楊令平
發布時間:2014-07-31 15:57:5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第一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圍繞著解決公平與效益、政府與市場、數量與質量等各對矛盾而展開,影響和制約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相繼迎刃而解,在辦好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縣域作為我國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主戰場、主陣地,如何辦好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對以上問題的梳理與答案的探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制訂第二輪學前三年行動計劃。我們欣喜地看到,地處我省關中腹地的農業大縣——三原縣,在這一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三原縣既是我省傳統的農業大縣,又是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文化大縣。進入新世紀以來,教育強縣的命名又使三原成為了我省縣域教育發展的一面旗幟。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第一次提出“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的目標后,三原縣政府一班人在摸清本縣學前教育發展底子的基礎上,面對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針對辦好有質量學前教育進程中面臨的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與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補足數量與保證質量、幼兒園教育與家庭及社會教育、保持生活世界教育與理智化教育、全面提高科學保教水平與特色辦園等矛盾,他們不等不靠,積極作為,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實現了縣域學前教育的又好又快地發展。2012年承辦了全省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推進現場會,得到了各級領導和與會人員的廣泛好評,一舉成為了陜西縣域學前教育的典型。縱觀近年來三原辦好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的探索歷程,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創造性地發揮了政府的主導作用,從政府管理逐漸轉向了政府治理。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從國家層面來看,重視教育、改革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成為了世界各國提升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普遍追求;從個人層面來講,“教育已經成為個人獲取成功的職業生涯、充分享有人權、參與社會公民生活,以及促進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學前教育作為教育的起始環節,無疑成為重視和發展的重要領域。政府主導學前教育發展紛紛成為了學前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在我國,明確提出將政府主導作為學前教育發展重要方針的是2010年的《教育規劃綱要》,其中的第六條明確政府責任中提出:“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在此方面,三原縣進行了創造性地探索,上下發展學前教育的認識明確,理念先進,特別是政府在頂層設計方面,提出了“舉全縣之力發展學前教育”的響亮口號,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的理念,加強了頂層設計,以“建設公辦、優化民辦,公辦、民辦并舉,加快學前教育優質資源布局”為指導,制定出臺了《三原縣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以下簡稱《計劃》)。正是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正確認識和科學的頂層設計,為三原縣學前教育發展指明了航向,確保了學前教育的快速健康發展。
二是構建了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的新型治理方式,從政府管理逐步轉向了政府治理。如果沒有落實,再好的頂層設計都是空中樓閣。三原縣政府在確立了學前教育發展目標后,按照“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理,建設與管理同步”的發展思路,在千方百計籌措學前教育發展所需資源的同時,將規范管理、共同治理作為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重要抓手,充分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和調控手段,有效地改善了學前教育服務多元的供給方式,積極探索建立起了規劃、立法、政策、管理、指導、評估、監督等不同職能合理搭配的政府主導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模式,把科學保教作為規范的靈魂,擴大了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務能力。這種從管理走向治理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實現學前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三是將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推進學前教育內涵發展、辦好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的重要抓手。幼兒教師隊伍是長期以來制約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之一。縣級政府在教師人事制度方面的投入,直接關系到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制約著幼兒園辦園活動的價值取向和業務范圍。誰抓住了師資隊伍的牛鼻子,誰就能在辦好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方面走在前面。對于這點,三原的教育人明確認識到:“有什么樣的幼教隊伍,就會有什么樣的學前教育質量”。在抓教師隊伍建設上,他們采取了“領著往前走”和“牽著往前走”的辦法,有效地提升了學前教育的師資隊伍素質,基本滿足了學前教育發展對優質師資的需求。
四是堅持走特色化辦園之路,實現了共性與個性的統一。教育學的理論告訴我們: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各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相互滲透和整合,幼兒身心才能獲得全面協調發展,片面強調幼兒教育的特定內容和特色發展都是與幼兒教育的整體性和奠基性相違背的。發展學前教育,不僅僅是建幾所標準化的幼兒園,不是用同一個模式去管理所有的幼兒園,不是用一套方法、一種理念體系去辦每一所幼兒園;而是讓每一所幼兒園都精彩,讓每一個幼兒都陽光。因此,學前教育的發展必須遵循共性與個性的統一,整體與特色的和諧。
近年來,一些幼兒園為了迎合公眾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擔憂”心理,紛紛引入了商品營銷中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策略,尤其是在招生季節各種各樣的“特色幼兒園”廣告花樣繁多,諸如“雙語教學”、“藝術特色”、“科技特色”、“體育特色”等,還有諸如蒙氏教學、瑞吉歐方案教學、生存教育、賞識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等等的一些宣傳,可謂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看似辦得很好,很有特色,在筆者看來,以上所謂的特色,是不符合甚至違背幼兒教育規律的,是一種為了生源而采取的一種急功近利的行為,是一種虛假的特色。三原縣堅持把“一日生活即課堂”、“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于樂”的理念,貫穿于幼兒教育的始終,尊重、利用和挖掘幼兒發展規律,突出生活與保教、地域傳統與現代教育的結合,將富有地方特色的鄉土文化植入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與保教活動之中,將游戲開發作為配套措施,既充分尊重了幼兒教育發展的規律,又彰顯了各自發展的特色。逐漸形成了“各有各特點、各有各優勢”的發展局面。這種特色發展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真正意義上的特色發展。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正處在一個外延發展與內涵發展相互交融,并且內涵質量提升發展的需要日益突出的階段,在這樣一個特殊的階段,學前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基本上都是深層次的發展問題,呈現出了深刻性、廣泛性、長遠性和復雜性等特征。三原的探索給了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辦好有質量的縣域學前教育,我們依然在路上……
(本文系2013年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院級科研項目“陜西農村學前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2013KJ022)”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