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好奇好動,愛探索,生活經驗貧乏,自我保護能力差,是社會成員中最脆弱、最易受到傷害的弱勢群體。因此幼兒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應該說,大多數幼兒園都很重視幼兒的安全問題,但幼兒的安全教育實效差強人意。2006年一項調查顯示,76.6%的幼兒有過在游戲中摔傷或碰傷的經歷;66.8%的幼兒有過從床上摔下的經歷;25.8%的幼兒有過從樓梯上摔落的經歷。近年來我國幼兒園連續發生惡性安全事件,幼兒安全事故頻頻發生,意外傷害已成為威脅幼兒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的第一殺手。

一、在愉快的游戲中有意識地學習

1.角色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的游戲,幼兒通過角色扮演,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教師要充分挖掘角色游戲中的安全教育因素,尤其是蘊含其中的安全行為方面的表現,發揮其安全教育的作用。例如幼兒在玩“娃娃家”游戲時,教師一方面要創設自由、寬松、溫馨的游戲氛圍,讓幼兒充分享受游戲的樂趣,一方面可有意識地發展出“不給陌生人開門”、“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等游戲情節;組織開展“紅綠燈”游戲,讓幼兒掌握“紅燈停,綠燈行”、“行人要走在人行道上或斑馬線上”、“過馬路要看紅綠燈”等有關規則。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吸收了豐富的安全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游戲性質的角色表演,獲得了深刻的自我保護意識,得到了自我保護行為的鍛煉。

2.體育游戲。生活中的意外事故防不勝防。幼兒反應的敏捷性、動作的協調性及手臂、大腿肌肉的力量,影響著幼兒安全自護。可以通過“抓尾巴”、“大風和樹葉”等有趣的游戲,增強幼兒躲閃、呼喊等快速反應能力;還可以設計專門的體育游戲演習求救技能,如嘗試越過障礙物。通過這些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體育游戲,提高幼兒的行動反應力。一旦面臨相應的危險事情,經過訓練的孩子因為有行為和心理的準備,自救逃生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3.情境游戲。師幼共同創設一種模擬意外或災難的特定情境,讓幼兒設想、體驗身臨其境時的正確應對方法。它具有仿真性、情景性和角色性的特征。例如創設一個“火場逃生”的場景:某處發生火災了,旁邊有水、毛巾、被子、衣服、門、窗等多種物品,幼兒當場進行保護自己的逃生演練。通過情境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從小具有災難自救的意識,并能想出一定的辦法解決遇到的有關災難自救方面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幼兒戰勝災難的勇氣、信心和智慧。

二、在一日生活中自然滲透

《綱要》指出:要“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讓幼兒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變消極躲避為積極預防,才能夠使各種意外傷害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

要讓幼兒明確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和各項活動的具體要求,知道應該怎樣做,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避免出現幼兒的傷害事件。如入園——不帶小刀、扣子等危險物品進園;進餐——安靜進餐、細嚼慢咽,不說笑(以免嗆著);睡眠——正確睡姿,不把雜物帶到床上玩,不含著東西睡覺;行走——行走時抬頭挺胸,手前后自然擺動,學會靠右行走,不猛跑(以免碰撞、摔倒);游戲等活動——遵守游戲規則和集體紀律;專題或滲透性的安全教育活動——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行為;離園——有序活動,靜待家長,安全返家等。幼兒年齡小,自覺性和自制力較差,而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兩天就能奏效的。因此,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給方法外,還要經常提醒,不斷強化,逐步形成幼兒的自覺行為,從而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由于意外事故的殘忍性,在教育過程中無法將事件真實再現,而只能言語描述,很難引起孩子的重視,例如告誡幼兒“不能獨自去游泳,可能會溺水”,幼兒是很難理解和重視的。因此,教師和家長在進行安全教育時要抓住契機,讓幼兒引以為戒。如針對孩子不遵守規則而發生摔傷事件,當孩子對摔傷的后果有清晰認識時,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孩子思考:還有哪些情況會出現事故,會對身體產生哪些危害,應該怎樣預防等。

三、在日常演習中實踐

開展常態化的模擬演習活動,如防地震、防火災等。雖然有些自然災害是人力所無法控制的,但發生地震或大火,出現雷雨或臺風天氣時,如何把傷害減至最輕程度呢?通過組織模擬演習活動,教育幼兒在突發情況下如何保護自己,逃生時避免混亂和人踩人等。如模擬演習活動:地震時聽到警報聲,告訴幼兒聽從老師的指揮,有序下樓,逃生時不扭頭向后看,要快速跑到平坦的廣場,遠離高樓等建筑物。針對惡性傷害的“恐怖事件”,幼兒園也要組織相應的演練。模擬演習活動能使孩子掌握在突發情況下有序逃生的方法,當災難發生時,能冷靜、正確的保護自己。經過多次的模擬演練,幼兒自救的意識增強了,自救動作更迅速;進行安全模擬演習前要充分做好準備,比如幼兒園事先制訂切實可行的應急自救或疏散演習預案,各班教室要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向幼兒講清為什么要進行演習即演習的目的、意義,使幼兒作好心理準備,還要注意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防災、避震、躲避傷害等自救的方法,再進行實戰演習,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除了其他的安全行為練習和鞏固外,幼兒園要未雨綢繆,將安全模擬演習常態化:除了各班平時加強教育和訓練外,最好一學期開展2~3次全園性的大型演習,讓幼兒對緊急情況和突發災難有較好的應對。

四、在家庭生活中鞏固

教師要指導家長在家庭生活中開展安全教育。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從孩子幼年時就加強對安全行為的訓練,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如家長平常帶孩子外出時,應指導幼兒觀察馬路上的交通標志,并遵守交通規則,安全出行;指導幼兒明白走失時怎么辦,讓孩子牢記父母的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及聯系電話等

我想,只有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全方位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我們的幼兒一定會遠離危險,遠離意外,遠離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