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有效“問題場” 創設的實踐探討
作者:江蘇省啟東市海復小學 顧衛華
發布時間:2014-07-14 10:58:3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創設“問題場”,主要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一定數量、高質量的問題,營造學生探索的氛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提問策略,有效結合生活中的實例或故事,有效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和積極參與。
一、設計矛盾式的“問題場”
矛盾式的“問題場”是指把教學中新舊知識點有效連接起來,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嘗試解決問題。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面對存在的差異可以展開討論。根據知識的對比、討論和遷移,設立矛盾式“問題場”。以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為例,教師可以在一開始上課時給學生溫習舊知識點,進而引出小數加減法的幾個數學問題,之后讓學生進行自我解答。教師要在學生解答后引發學生探索正確解法的欲望,讓學生提出質疑:到底誰的解法才是正確的解法?學生探索之后,教師還應在小數的加減法基礎上提出新問題,讓學生萌發新問題,教師再進行一一解答,引導學生用轉換單位的方法驗證和解釋。只有不斷引導學生提出質疑,解決質疑,才可以有效地把新舊知識點結合起來。
二、設計生活化的“問題場”
設計生活化“問題場”,主要是把數學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提升數學教學效率。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化的“問題場”進行教學,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構建新知識。以“統計”作為教學案例,教師可以讓學生統計全班同學的體重和身高,讓學生通過這一做法掌握中位數、眾數和平均數的概念,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又比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之后,教師可以假設一個星期六組織學生粉刷教室墻面的問題情境,根據這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與教學有聯系的問題。指導學生歸納、整理和篩選資料,對已經提出的問題進行改、并、添和刪,從而形成一些需要解答的問題。如“粉刷教室的面積是多少?粉刷需要多少涂料?總共需要花多少錢?根據可以支配的錢和市場的行情,應該怎么購買涂料?”在提出問題之后,讓學生進行思考解答,在解答的過程中運用和理解學到的知識。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生活化問題,使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也有效地把數學知識融入到生活當中。
三、設計形象化“問題場”
設計形象化問題,主要是根據操作活動或者直觀演示,將相對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和形象化,學生根據比較和觀察歸納出現象或事物的具體特征。以“周長是多少”為例,可以用兔子和烏龜賽跑的故事增強學生對周長的理解。提出“兔子和烏龜應該沿著操場的哪里跑,要跑多長,才是操場的周長”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到如果沒有從起點跑回起點就不算是操場的周長,周長是要封閉的。教師還可以用鐵絲在課堂上展現周長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參與周長的計算、動手測量,加強學生的理解。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當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設計輻射式“問題場”
輻射式“問題場”,主要是以某一個知識點為中心,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與中心相連的其他問題,深化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比如在“認識小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小數之前,去超市購物,并且將所購物品價格一一羅列出來。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如商品價格中小數點標的位置不同,為什么價格就差那么多?有一些商品把后面的“0”去掉之后價格沒有發生變化,但是有些去掉“0”之后價格會發生變化,為什么?學生經過小數學習之后,就可以對小數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樣的問題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
總而言之,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場”,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對數學思想和數學概念的認識。創設“問題場”不僅可以把一些科學方法傳達給學生,還可以把數學知識轉化成為學生的應用能力。“問題場”的創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還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