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教學探究
作者:甘肅省平涼農業學校 仇 亨
發布時間:2014-07-14 10:57:3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目前的網絡教學中, 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形式本質上并沒有改動。所謂網絡教學是指教師利用計算機網絡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學生通過計算機網絡獲取知識。一、網絡教學的特點
1.網絡教學過程的自主性。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及教學資源一般由教師選定,所有學生的學習進度完全相同。可以說,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沒有自主性。在網絡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從網絡上獲取大量豐富多彩、圖文并茂的學習資源,從中選擇他們所需的學習材料,而且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的安排學習計劃,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使有能力的學生能在相同條件下獲取到更多的知識。
2.網絡教學過程的交互性。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方法、內容均由教師事先安排好了,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同學之間也基本上沒有交流,更別談協同學習,這是一種單向的交流。而在網絡教學模式下,這種情況得到了改觀,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就某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討論,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既獲取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3.教學資源的共享和豐富性。學生通過網絡學習時,除了可以使用本校教師制作的課件等教學資源外,也可以在網上找到大量的其他教育工作者制作的教學資源,通過對比,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源來學習。同時,學生之間也可以互通有無,共享優秀的教學資源。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資源,神奇的網絡環境,對教育個性化的形成,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實現教學過程要素關系的轉變,對促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有針對性地進行網絡教育教學
1.集體教學模式。教師先用常規教學中的講授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將概念、原理等講述清楚、提供途徑,讓學生在計算機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組討論、協作交流,同時交代任務情境。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可以在輕松環境中學習新知識,促進了學生共同合作的意識。對教師來說,能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學生的學習反饋信息,做出更加符合實際的教學內容的變更和教學方案的調節。
2.自主學習模式。該模式是利用服務器功能,充分利用硬件資源,使有限設備發揮最大的效率。學生利用服務器站點,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難易、進度并隨時與教師、同學進行交互。一個服務器站點相當于一個小型圖書館,學生可以共享服務器站點上的大量信息,在網絡環境中進行個別學習,使課堂教學逐步擺脫傳統的教師中心模式,學生由傳統的被迫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三、網絡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1.課堂教學容量大,豐富的資料讓學生眼花繚亂,又是背景資料,又是電子板書,又是圖片,又是相關鏈接資料等。作為教師,要處理好網絡與教材之間的關系。網絡知識如果局限于現有教材,它就變成了電子課本;網絡知識如果完全脫離了教材,它又變成了無源之水。網絡只是教學的工具和手段,在運用其進行教學時,一定要仔細分析,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突出主題、重點、難點,不能為了學生的興趣而隨心所欲。所以,只有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掌握好課堂容量,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2.自主學習問題。網絡教學中如果是良性的交流互動,教師的作用非但不會削弱,反而會增強。比如在閱讀、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個別同學調節閱讀進度、對討論過程中的錯誤概念及時糾正,發現討論過程中學生高質量的論證分析可以提醒大家關注,在線指導解決同學的疑問等等。所以網絡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要重新定位。
3.情感互動問題。如何在教學中解決情感互動問題,思想教育功能在網絡環境下如何體現?筆者認為,先進的網絡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手段并不是水火不容、有你沒我的關系。把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思想情感,情感升華就會在有聲與無聲之間達到相互激勵的作用。
